对于把生活、工作中的很多简单的小事都能够说透,并找到简单的、有效的解决方法的人,我们就认为这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那么,麦肯锡公司是如何培养员工独立思考能力的呢?
框架型的思考方法
我们提高解决问题效率的关键,就是要尽量杜绝徒劳思考。简单地说,如果我们可以使用麦肯锡的框架型思考方法,就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无论遇到哪些问题,我们在开始思考前,都要先制定相应的目标,也就是要明确描述出我们想要达到的具体状态以及将要发生的任何改变。
例如,我们如果准备跳槽到其他公司,那么首先要为资格考试而学习。但我们最初的真正目的如果不同,比如希望达到哪种状态,或者是希望发生哪些改变,那么最终为资格考试所做的准备也必须有所不同。
如果我们希望迅速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主动进入这个行业一边工作,一边准备资格考试,而且这种方法还有助于我们获得一些切合的、比较实际的工作经验。
如果我们是为了增加未来发展的选项,就应当仔细探讨该资格证书,是否能够为我们将来的人生计划或职业规划带来相应的好处。
另外,我们在思考时还不应该局限于眼前的问题。例如,我们从前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到,眼前的问题是找到一种准备资格考试的方法,但这个问题确实又是我们眼下不得不解决的问题。可是,如果不能准确掌握解决真正问题的方法,那么即使我们花费大量时间考虑问题,也有可能并不是我们真正想要做的事情。
举例来说,取得那些资格证书往往并不是我们真正的目的,真正的目的是我们想要获得能够提升自己的技能。那么取得资格证书以后希望自己怎么做,或者想要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我们最初思考问题时,就可以将这些问题明确,杜绝出现“徒劳思考”的情况。
使用“3C”框架分析问题
我们在真正明确自己的问题以后,就要考虑采取有助于达到所希望的状态的方法,接下来就要拓展一下自己的思维框架了。一旦思维变得非常具体,实际上我们的思维就已经具有了框架。
比如,我们在探讨市场战略等方面的问题时,可采用“3C”框架。“3C”指的是顾客(Customer)、对手(Competitor)以及公司(Company)这3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
我们只有仔细分析、考虑这3个方面,才能够准确、灵活地制定出相应的策略。例如,日本的一家汽车公司决定,把原本成本非常低而且在日本一直是首选的某种小型汽车,投放到一些消费能力比较低的新兴市场。令人意外的是,这种在日本十分畅销的汽车在国外却遭到了“水土不服”,销量非常差。究其原因,公司未能考虑到竞争对手的行动及策略,也就是没有使用“3C”框架制定战略,结果惨遭失败。
具备超越框架的能力
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如果已经明确了自己的优势并掌握了成功的关键,就可以尝试扩大范围,用于解决其他问题,灵活发挥自己的优势。举例来说,我们目前从事的是营销工作,如果营销经验和业绩都非常好,我们就能够准确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并且及时发现客户的问题,就可以从营销人员转到管理者的角色。这有助于公司及时发现销售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这也是超越原有的职业框架,实现发散思维,挖掘自身新能力的过程。
如果我们此时只关心眼前遇到的问题,不能进行有效的思维拓展,即使我们自身具有独特的优势,也不能灵活地运用。而拓展我们思维的框架,确实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优势,这也是麦肯锡在解决问题时常用的思考方法。
希望拓宽思维框架的人不在少数。但是,他们中的很多人根本就不清楚自己的框架是什么。
在突破框架的时候,如果我们根本无法认识到自己的框架是什么,那么这件事情就会变得非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