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宏曾表示:“宽松的文化是适合百度的,而且极具感染力,可以很快感染新进百度的员工。维护纪律和权威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真正的目的是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如果外部环境变化不快,纪律严格、按部就班可以实现效率最高。但是百度所处的市场在迅速发生变化,每一个百度人都要有相应的自由度,使其可以针对所负责工作的变化随时做出调整。凝聚力不是基于规章制度,而是基于自发的冲动和创业的激情。”
在授权管理中,管理者在用人时要记住,既然给了下属职务,就务必同时给予他与其职务相称的权力。不能处处干预下属的工作,只给职务不给权力。齐桓公的“凡事问管仲”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
有一次,晋国派使者觐见齐桓公。负责接待的官员向齐桓公请示接待的规格,齐桓公只说了一句话:“问管仲。”
接着,又来一位官员向齐桓公请示政务,齐桓公还是那句话:“问管仲。”在一旁侍候的人看到这种情形,笑着说:“凡事都去问管仲,照这么看来,当君主蛮轻松的嘛!”
齐桓公说:“像你这样的小人物懂什么呢?当君主的辛辛苦苦网罗人才,目的就是为了重用人才。如果凡事都由君主一个人亲自去做,一则不可能做得了,再则就糟蹋了辛辛苦苦找来的人才。”
齐桓公接着说:“我花那么多的心血让管仲当我的臣下,既然交付给他处理,齐国国泰民安,我就不应该随便插手。”
网罗人才是一件很辛苦又很费力的事,能找到真正的人才非常不容易。一旦得到贤良而忠心的人才辅佐,国家就会兴旺安泰。要放手让人才去发挥自己的才干,身为管理者,就不要随便插手干预。
正是因为齐桓公的贤明,再加上管仲的大力辅佐,不久之后,齐国就跃居春秋五霸之首了。
齐桓公对管仲的信任体现了不越权管理的原则。作为管理者,应该在授权之后就信任被授权者,除了对他们的工作成绩考核之外,不要再对他们的工作指指点点。
管理者要谨记一点:“我部下的部下不是我的部下,我不能支持我部下的部下去顶撞我的直接部下,更不能指挥我部下的分内事。”总而言之,绝对不能越级管理。
各级管理者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自我监督,防止和纠正自己“越权”,是避免“越权”现象的根本。要做到防止越权管理的发生,管理者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自恃高明
有些管理者总是认为自己最聪明,其他人都是傻瓜。当下属哪怕出现一点儿小的失误,他就会大发雷霆。
一个称职的管理者必须心胸宽广,不能只盯着下属的短处,还要看到下属的长处。对于下属那些相当明显但无关紧要的缺点,不要去计较。而且,领导越权指挥,很有可能会因为不了解情况而铸成大错。唐代“安史之乱”时,哥舒翰扼守潼关,抵抗叛军。唐玄宗越权指挥,命令哥舒翰弃关出战,结果大败。哥舒翰被俘,唐玄宗最后不得不逃出长安,就是越权指挥的不良后果。
2.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管理者之所以想干预下属的工作,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不信任下属。但这种提防心理会严重伤害下属,打击他们的积极性,造成自己与下属之间的隔阂。
如果你认为下属不可靠,能力也不行,那就索性不要授权给他。一旦授权之后,只要没有出现原则性的问题,对他就要充分信任。要放手让他工作,调动他全部的积极性,让他在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
3.公事私事要分开
有的管理者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越权,他们以为有些下属是自己的朋友、同学,与自己关系甚好,于是在日常交往中就与他们谈一些工作上的事,关照一些注意事项,却没有意识到自己这样做已经是在越权管理。
4.授权后不要稍有情况就收回
如果授予他人一定权力后立即变更,会出现三个不利的后果:一是等于告诉其他人,自己在授权上有失误;二是权力收回后,自己处理也不会出现太好的结果;三是容易使下级产生不被领导信任的感觉,有一种被欺骗感。因此,在授权后的一段时间内,即使被授权者表现差强人意,也应通过适当指导让人将功补过,千万不要马上收权。
5.不给下属过多的辅导
管理者如果频繁辅导下属,使下属无法独立工作,对下属本身及领导均会造成损害。对于下属来说,会使其缺乏锻炼,埋没了其潜质和才华。对于管理者而言,自己工作量太大,会分散精力。无论何时何地,指派了下属去工作后,就放心地让他去处理。在适当的时候,询问下属一些问题,防止他偏离目标,但这不是干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