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中“沉默的螺旋”
“沉默的螺旋”来源于这样一个事实:1965年,德国阿兰斯拔研究所对即将到来的德国大选进行了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两个政党在竞选中总是处于并驾齐驱的状况,第一次估计的结果出来,两党均有获胜的机会。然而6个月后,即在大选前的两个月,A党与另一个党获胜的可能性是4:1,这对A党在政治上的胜利期望升高有很大的帮助。在大选前的最后两周,A党赢得了4%的选票,B党失去了5%的选票。在当年的大选中,A党以领先9%的优势赢得了大选。
从这个事实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竞争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势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发展过程。
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出现一个问题:团队意见的最后决定可能不是团队成员经过理性思考之后的结果,而可能是对团队中的主流思想意见的趋同后的结果。当团队中的少数意见与多数意见不同的时候,少数有可能屈于“主流”的压力,表面上采取认同,实际上内心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可能出现某些团队成员心口不一的现象。
可以特立,但不要独行
我们在生活中,总是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有熟悉的,也有陌生的;有和善的,也有刁蛮的。而一个人不可能与所有性格的人相处得非常融洽。那么,究竟该如何与人相处呢?既要融到集体中去,又要保持自己的独特性,不在人群中迷失自我。
透过我们身边的一些“沉默的螺旋”现象,我们可以更好地审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学会更多为人处世的方法。让“螺旋”在“沉默”中上升,使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特立但不独行。
1.要尽量融入到积极的环境中
如果身边的人都勤奋好学、朴实稳重,那么,自己作为一个随性的人,就要尽量融入到这样的氛围当中。因为,这种主流的行为会给你带来积极的影响。其实,这就是典型的沉默的螺旋。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周围人的行为将极大地影响到自身。看到周围的人都在努力,自己也不甘居人后;看到大家都在玩耍,自己也不愿意孤单独处。长此以往,沉默的螺旋就会带动你成为一个团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成员。
2.要勇于在消极的环境中保持自身独特性
每个人都在不同的环境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的环境会带来积极的影响,有的环境容易把人引向歧途。面对身边的不良的环境氛围,要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从中挣脱出来。例如,有的学生家庭条件一般,但是周围的同学却花钱大手大脚,经常在吃、穿、玩上面有大笔的开销,甚至荒废了学业。当意识到身处的环境对自己有消极影响的时候,就不要一味地迁就所谓的“主流思想”了,从小的范围内走出来,你会发现,还有更大的更好的环境可以去融入。
3.有的时候要顺其自然,不必刻意地进入某个环境中
每个人的思想和心智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渐成熟。对于有些问题,就要有自己的判断能力,要正确地进行取舍。也有一些问题,无关紧要,自然也就没有必要为了迁就某一方而委屈了自己。比如,身边的人可能在奋斗了多年之后都成为了有房有车一族,而自己却还在奋斗的路上缓步前进着,这时,不可能因为要进入所谓的“主流社会”而背负大笔的贷款去买房买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