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绸缪远胜于亡羊补牢

2019年8月12日00:51:52未雨绸缪远胜于亡羊补牢已关闭评论

管理学小故事

亡羊补牢

战国时期, 楚国有一位楚襄王,他继位之后, 重用奸佞之人,疏远忠臣,使得朝政腐败, 民不聊生,国力逐渐衰微。 楚国一个名叫庄辛的大臣,见到朝纲崩坏,举国上下乌烟瘴气, 不由得心急如焚,有心劝谏楚襄王,但是楚襄王贪图安逸,无心朝政, 对于别人的谏言根本不予采纳。

有一次, 庄辛见到楚襄王又在穷奢极欲地大肆享乐,压抑的怒火终于爆发了,他上前对楚襄王直言道: “您在宫里时亲近州侯和夏侯,出宫时就让鄢陵君和寿陵君陪侍在侧,这四个人专擅奢侈享乐之事,对于国家大事不闻不问。 您总和这些人混在一起,楚国迟早有一天会走上灭亡的道路。”

楚襄王以为他危言耸听,大怒道: “我看你是老糊涂了,竟敢说这些大逆不道的话来诅咒我,如此妖言惑众,你是活腻了吗?”

这时,庄辛气定神闲地说道:

“我是根据您的所作所为才预见了这样的结果, 如果您一直无心朝政,肆意享乐的话, 楚国早晚会灭亡。 您要是不相信, 那就让我去赵国躲上一段时间,看看事情会不会朝我所说的方向发展。”

楚襄王对他的谏言依旧不予采纳,只是同意了他的请求,让他去赵国躲一阵子。 果然,庄辛逃往赵国后不久, 秦国就发兵前来攻打楚国。 秦国国力强盛,一路势如破竹,打得楚国毫无还手之力,很快就攻陷了楚国国都。

被打得落花流水的楚襄王惊慌失措地逃到了城阳,这才想起了庄辛的话,顿时悔恨交加。 他连忙派人把庄辛从赵国请了回来, 并对他忏悔道: “当初我没有采纳你的建议, 导致现在连国都郢城都被人攻陷了,你看现在有什么方法能够补救吗?”庄辛看楚襄王真心悔过,就对他说: “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

庄辛讲道: “从前有个农夫养了很多羊,每天他都会核对羊的数量。有一天晚上,农夫把羊赶到圈里的时候, 发现羊圈破了一个洞,农夫对此不以为然, 并将这件事抛到了脑后。 第二天早上, 他清点数量时发现羊少了一只,原来是狼趁着夜色从破洞钻进羊圈,叼走了一只羊。 邻居都劝他: 赶紧把窟窿堵上吧,要不然羊还会丢的。

“农夫固执地不肯接受建议,并对邻居说: 羊都已经丢了 ,再修羊圈还有什么意义吗? 第三天早上,他走到羊圈,发现圈里的羊被狼咬死了一大半。 对此,农夫非常后悔当初没有及时地补上破洞,也没有听从邻居的建议, 导致羊死伤过半。 所以,他连忙找人帮忙堵上了破洞,将羊圈重新加固。 从那以后,农夫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楚襄王听完这个故事后,知道庄辛把自己比作那个农夫, 既然农夫能够补好破洞,那自己应该也有希望。 于是,他接着问庄辛道:

“那我现在应该做些什么呢?”庄辛鼓励楚襄王说: “我分析了当前的形势,楚国都城现在虽然被秦国攻陷了,但楚国国威犹在,只要我们革除弊端,励精图治,楚国是不会灭亡的。 ”楚襄王按照庄辛的建议去治理国家,果然渡过了这次危机, 将楚国重新振兴起来。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亡羊补牢, 犹未晚矣。 但是如果等到问题发生的时候再去解决,过于被动,难免会造成一定的损失。 管理者的想法普遍是以不变应万变,在某些情况下,这的确是一种很好的管理手段, 但缺乏灵活性和机动性,往往会造成亡羊补牢的现象频繁发生。

很多企业的管理者认为,自己各项工作都有科学合理的计划方案, 并把原定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计划作为管理企业、完成任务的金科玉律,只要按照计划去做, 肯定能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实则不然,任何考虑不到突发事件的计划都是不科学、不完整的。

在企业管理之中,存在着许多变数和不确定因素,科学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计划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 对于管理者来说, 应该具有应变能力和机动性, 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和现有的条件进行适当调整,才能够满足管理需求。

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科技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一味信奉教条式的管理制度, 沉迷于现状而不思进取的管理者,在激烈的竞争中只会被淘汰。 管理者只有自发地寻找管理中的漏洞和缺陷,及时解决问题, 才能够有效地控制全局。

当管理者想要亡羊补牢的时候,往往最优秀的羊已经失去了。 很多管理者感慨人才流失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当“扛大旗” 的员工把辞呈放到了自己的办公桌上时,才想到通过升职加薪的方式来努力留住员工,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即便管理者在当时用金钱和高位留住了员工, 他们的积极性也会受到一定的打击, 一旦出现任何对他们不利的因素,他们就会立刻做好辞职的心理准备并采取行动。 管理者不可能一而再再而三地用加薪的手段留住员工,因为这一举动对其他员工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如果不提前培养好接班人, 就会被突如其来的辞呈搞得措手不及。

中国有句俗话叫 “前三步后三步” ,说的是下象棋所讲究的谋略。棋盘如战场, 思虑周全的棋手才能够做到运筹帷幄,杀得对手无还手之力。 职场亦如战场,管理者在对企业进行日常管理的时候,也应该做到前三步后三步,把可能会发生的变故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合理地纳入计划之中。 通过全面的考虑来掌控全局,才能够处变不惊,不论发生任何变化,都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制订出解决方案。

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由于医术高超被称作神医,魏文侯曾经问过他一个问题: “你们兄弟三人,对于医术都颇有研究, 那么究竟谁的医术更高超些呢?”

扁鹊说: “大哥的医术最好,二哥的较差些, 我是三兄弟之中最低的。”魏文王不解地问道: “你的名头最响,怎么反而医术最差呢?”

扁鹊回答道: “我大哥给人治病,病情还没有发作,病人也不觉得自己有病,就被我大哥铲除了病根。 人们不知道缘由,自然不会认可他的医术,但是我们家里都知道他能够治病于未发之时,所以我们都推崇他:二哥给人医病,病人的病情还不太严重,没有感受到多大的痛苦折磨, 就被我二哥治好,所以病人觉得他只能治个小病小痛的,没什么了不起的; 而我给人治病的时候,一般病人都是到了病入膏肓,被病痛折磨得死去活来的时候才找我就医,家属见我施展医术后病人的病情缓解了,便说我药到病除, 妙手回春,所以我才名声显赫。”

因此, 无论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事前控制的损失都比事后控制要小得多。 失败的管理者总是在事情发展到了后期,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后才急急忙忙地寻找弥补的方法, 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往往无法估量;而优秀的管理者不是在羊伤亡过半的时候才想到要修补羊圈,而是定期对羊圈的牢固程度进行检查和加固,主动消除任何可能存在的隐患,争取做到万无一失,从而保证企业利益最大化。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