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面的质量管理
全面的质量管理的对象质量的含义是全面的,不仅要管产品质量,还要管产品质量赖以形成的工作质量和工程质量。
实行全面的质量管理,就是为达到预期的产品目标和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水平,经济而有效地搞好产品质量的保证条件,使工程质量和工作质量处于最佳状态,最终达到预防和减少不合格品、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并要做到成本降低、 价格便宜、供货及时、服务周到,以全面质量的提高来满足用户各方面的使用要求。
2.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即全面质量管理的范围是全面的。 产品的质量,有一个逐步产生和形成的过程, 它是经过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一步一步形成的。
所以,好的产品质量,是设计和生产出来的,不是仅靠检验得到的。 根据这一规律,全面质量管理要求从产品质量形成的全过程,从产品设计、制造、销售和使用的各环节致力于质量的提高,做到防检结合,以防为主。 质量管理向全过程管理发展,有效地控制了各项质量影响因素,它不仅充分体现了以预防为主的思想,保证质量标准的实现。 而且着眼于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的提高。争取实现新的质量突破。 根据用户要求,从每一个环节做起,致力于产品质量的提高,从而形成一种更加积极的管理。
3.全员性的质量管理
全员性的质量管理, 即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参加质量管理的人员是全面的。
全面质量管理是依靠全体职工参加的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的全员性、群众性是科学质量管理的客观要求。 产品质量的好坏,是许多工作和生产环节活动的综合反映,因此它涉及企业所有部门和所有人员。 这就是说,一方面产品质量与每个人的工作有关,提高产品质量需要依靠所有人员的共同努力; 另一方面,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质量管理和其他各项管理,如技术管理、生产管理、 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各方面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辩证关系, 它们以质量管理为中心,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
因此,实行全面质量管理要求企业在集中、统一的领导下,把各部门的工作有机地组织起来,人人都必须为提高产品质量,为加强质量管理尽自己的职责。 只有人人关心产品质量,都对质量高度负责,企业的质量管理才能搞好,生产优质产品才有坚实的基础和可靠的保证。·
4.多方法的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是全面的、多种多样的,它是由多种管理技术与科学方法组成的综合性的方法体系。
全面、综合地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质量管理,是科学质量管理的客观要求。 现代化大生产、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对产品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也越来越复杂,既有物质因素,又有人的因素;既有生产技术的因素,又有管理因素;既有企业内部的因素,又有企业外部的因素。
要把如此众多的影响因素系统地控制起来,统筹管理, 单靠一两种质量管理方法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各种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措施加以综合治理。
上述“三全一多样” ,都是围绕着“有效地利用人力、 物力、 财力、信息等资源,以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 这一企业目标的,这是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坚持质量第一,把顾客的需要放在第一位, 树立为顾客服务、 对顾客负责的思想,是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贯彻始终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