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质量管理的研究对象
质量管理是研究和揭示质量形成和实现过程的客观规律的科学。
质量管理学是一门融硬科学和软科学于一体的边缘性、 综合性学科,它依托于技术学科,适用范围广。 凡涉及质量的问题,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服务质量、工作质量、 过程质量等均适用。
近十年来,质量管理理论研究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内容日益丰富,实践领域不断扩大。 自质量管理体系的国际标准公布以来, 质量管理进入了概念统一化、内容规范化、 活动国际化时期。 质量管理的研究范围包括微观的质量管理和宏观的质量管理。 微观的质量管理着重从组织的角度,研究如何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服务质量; 宏观的质量管理着重从国民经济和全社会的角度,研究如何对企业、服务机构的产品质量进行有效的统筹管理和监督。
2.质量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
质量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质量管理基本概念。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一套专门的、特定的概念,组成一个合乎逻辑的理论概念。 质量管理也不例外,如质量、质量环、 质量方针、质量计划、 质量控制、 质量保证、质量审核、质量成本、 质量体系等,是质量管理中常用的重要概念,应确定其统一、正确的术语及准确的含义。
(2)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是标准化、计量、质量信息与质量教育工作,此外还有以质量否决权为核心的质量责任制。 离开这些基础, 质量管理是无法推行或行之无效的。
(3)质量体系的设计(策划)。
质量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设计或策划科学、有效的质量体系,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某个组织的质量体系设计,都要从其实际情况和客观需要出发,合理选择质量体系要素,编制质量体系文件,规划质量体系运行步骤和方法, 并制定考核办法。
(4)质量管理的组织体制和法规。
应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研究建立适合于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质量管理组织体制和质量管理法规。 当然,也要研究各国质量管理体制、 法规,以博采众长、取长补短、 融合提炼成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质量管理体制和法规体系,如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质量监督组织体系、质量认证体系等,以及质量管理方面的法律、 法规和规章。
(5)质量管理的工具和方法。
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方法是PDCA循环;基本数学方法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由此而总结出各种常用工具, 如排列图、因果分析图、 直方图、控制图等。人们又根据运筹学、 控制论等系统工程科学方法研制了关联图法、 系统图法、矩阵图法、 简线图法等新七种工具。 此外,还有实验设计、方差与回归分析和控制图表等。
(6)质量抽样检验方法和控制方法。
质量指标是具体、 定量的。 抽样检查或检验, 实行有效的控制,都要在质量管理过程中正确地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和制定各种有效控制系统。 质量的统计抽样工具-抽样方法标准就成为质量管理工程中一项十分必要的内容。
(7)质量成本和质量管理经济效益的评价、 计算。
质量成本是从经济性角度评定质量体系有效性的重要方面。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对企业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如何核算质量成本,怎样定量考核质量管理水平和效果, 已成为现代质量管理必须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此外,还有可信性管理、 质量管理经济效果的评定和计算以及质量文化建设等,也是质量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