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所谓沉没成本陷阱, 也就是厌恶割肉止损, 不愿接受这样的悲惨事实, 即无论等待多长时间 , 先前投资都不可能回收盈利。 那些 “破罐子破摔” 的人,就是掉进了沉没成本的陷阱里,反正罐子已经破了(成本沉没了),就干脆让它继续破下去。
迷恋赌博的人大概都有这种体会,越是输得一塌糊涂, 越是要将赌博进行到底。 因为自己已经输了不少钱(成本沉没了),所以就要想办法赢回来。 然而赌场可不同情你,你赌下去的结果只能是越输越多, 直至倾家荡产。
这时理性的做法是立即停止,绝不能再继续赌下去。
正因为沉没成本会成为陷阱,那些不怀好意的人, 便利用它给善良的人设圈套, 让你的成本一点点走向沉没,等你沉没到无法自拔的时候, 就不自觉地上了他的贼船。
比如赌场, 一般是先让你赢,然后再让你输。
比如传销,先给你眼前画一个巨大的馅饼, 然后诱惑你花一笔巨款(虽然一般是几千元,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已是巨款了),购买无用的物品,等你发现成本已经沉没,你要急于捞回,就只有把心一横, 又去诱惑别人, 即所谓的“上了贼船下不来了”。
沉没成本不仅困扰着社会中的个体成员,有时候整个社会团体也会陷入沉没成本陷阱。
沉没成本的问题在银行业中也非常突出,并且经常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例如,当一个贷款企业陷入困境时,前批款项的信贷员通常会不顾该企业在利用信贷过程中存在着问题,而为该企业继续提供信贷资金,以期望它能够获得喘息的机会,重新恢复生机, 但往往事与愿违-企业再次失败。 更可怕的是,沉没成本问题经常会引起恶性循环:银行继续信贷,企业继续失败,以致最后企业宣布破产,银行巨额资金回收无望。
如何避免沉没成本
应当说,避开沉没成本陷阱并不是件难事。
首先,要准确界定做事的条件。 要看到,我们第一次决定的内容和第二次决定并没有直接的联系,第一次决定产生的后果才是作第二次决定的必要条件。
其次,我们做事一定要有足够的理性, 尤其是大的交易,前期投入一定要谨慎,不仅对对方有充分的了解是必要的,签订规范的合同,建立完善合法的合作程序更是必要的。 由于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我们有上当受骗的可能,一旦发现,应当立即停止合作, 以避免更大损失。 拿得起放得下是一种风度,更是一种品质。
在沉没成本面前,我们一定要时刻保持清醒,不要计较太多,就好像覆水难收,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这其实也是一种乐观主义精神, 只要坚持下去,任何事情都会有回报的。 朝前看,不回头,这样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