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心理战:不捉“第二条泥鳅”

2019年6月23日13:07:28零售心理战:不捉“第二条泥鳅”已关闭评论

7-Eleven为打破“前定和谐”所做出的尝试

2009年,7-Elven全店的日均营业额约为62万日元,2012年则上升至67万日元,短短三年间便实现了大幅增长。我想这也许是因为7-Eleven打破了便利店的前定和谐,让顾客产生“哎呀,下一次又会有什么新惊喜”的期待感所带来的成果吧。

过去便利店的目标顾客群是胃口极佳、食欲旺盛的年轻人,因此门店业绩的成长主要依靠便当、饭团等即食类产品推动。由此,7-Eleven一度被日本人视为“年轻人的专属领地”。如果像这样延续前定和谐,便利店将逐渐陷于陈规旧套,日均营业额亦会停滞不前。

与此相反,7-Eleven从2009年秋季开始,把“当今时代所追求的‘近距离便利’”作为便利店新的经营姿态,在备货方面实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创新。例如增加了配菜的种类,开发了价格适中的小包装土豆色拉和土豆炖牛肉等7-Premium系列产品,推出了节省时间、减少繁琐烹饪步骤的Meal solution产品系列,成功实现了便利店的华丽转身。

一系列举措的成果明显体现在了一年半后的经营统计数据之上。2010年,在消费市场低迷、其他连锁便利店的经营业绩较之去年普遍持平或有所下滑的大环境下,7-Eleven逆市实现了营业增长。其中的增长部分主要来自老年人和四十岁以上的女性顾客所做出的贡献。

观察来店顾客的性别分布可以发现,男性顾客的数量基本与上一年持平,而女性顾客数的增长率则保持在每月5%~10%左右。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在便利店购买食材”的新提案已经得到了女性顾客的支持。

此后,7-Eleven便利店的业绩继续保持上升的势头。到了2012年,7-Eleven成为了众多大型连锁便利店中唯一一家实现了营业额正增长的企业。

7-Eleven便利店的不变“立场”和全新“素材”

风起云涌的市场是迫使便利店重新调整备货、打破前定和谐的背景之一。2005年左右,以7-Eleven为首的各大便利店的营业额同比上年大幅下滑。媒体因此唱衰便利店行业,甚至提出了“便利店饱和论”。同行的高层也纷纷表示认同,称:“国内的便利店市场已经饱和,未来应该采取海外战略。”

与此相反,我始终坚信:“现在市场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只要尚能继续应对变化,便利店市场就不可能饱和,甚至今后将发展得更快。”

若想掌握便利店行业的真实情况,首先应该关注日本正在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消费市场结构。其中最大的变化莫过于老龄化和少子化问题的日趋严重。在人口总数减少、老龄化与少子化程度日益加深、青壮年人口逐年递减的背景下,像便利店这样面向小范围区域经营的行业受到了最为直接的影响。

2009年,7-Eleven便利店的顾客年龄结构较之过去10年出现了巨大的变化。1999年,便利店的顾客年龄层主要以20至30岁的年轻人为首,占据全体的35%,而占比最少的则是50岁以上的顾客,只有全体的14%;但到了2009年,50岁以上的顾客数却后来居上,出现了翻倍,上升至全体顾客的28%,与此相比,20至30岁的年轻顾客数则回落至22%,相比10年前减少了三分之一。

另一方面,在老龄化、少子化和结婚率低迷的社会背景下,单身人士的数量正在年年递增。由此可以预见,今后多口之家的比例将不断减少。2010年,由父母和孩子组成的家庭约占总体的28%,但根据推算,到了20年后这一比例可能滑落至24%左右。相反,单身家庭的占比则将由原先的32%提升至37%。那时,65岁以上的老年人家庭所占比例预计可达到近48%左右,其中三分之二以上是单身或者丁克家庭。

另一个变化则是女性就业率的上升,近年来已经超过了60%。

在这两个重大的变化之下,比起相对较远的大型超市,消费者自然更愿意在附近的便利店按需购物。出于这一考虑,我们打破了便利店的前定和谐,把“便利店”和“为三餐购物”相结合,开始挑战全新的门店组织架构。

没过多久,原先赞同“市场饱和论”的同行们也追随7-Eleven的脚步,选择了同一方向的改革路线,此后便利店行业的整体业绩触底回升,被媒体称为“便利店的复兴”。

7-Eleven是真正意义上第一个建立于日本的便利店。正如初期电视广告中的宣传语“还在营业太好了”一样,7-Eleven在日本人的生活时间逐渐趋向不规律的过程中,为消费者提供了近在家门口、24小时全天候开店营业的便捷购物环境。

7-Eleven成立30年后,再次提出了新的经营姿态——“近距离便利”,这其中正蕴含着我们不变的“立场”。

便利店出现营业额下滑的原因在于陷入了固定模式的前定和谐,无法充分满足中高年龄层顾客的需求。于是,我们决定打破前定和谐,大幅调整备货,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始终贯彻7-Eleven不变的立场,即坚持“站在顾客的角度”思考判断,满足连顾客也没有意识到的潜在需求。

同时,通过把7-Eleven应有的经营姿态重新定位为“近距离便利”,也能给消费者带来“7-Eleven是不是又有新的创意了”的期待和惊喜感。像这样,我们在不变的“立场”上,以新的“素材”拉动便利店与时俱进,也即在“近距离便利”这一经营概念上展开了备货革新。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