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架构设计方法:组件化业务模型法

2024年6月3日18:25:58流程架构设计方法:组件化业务模型法已关闭评论

流程架构设计原则奠定了流程架构设计的基础,要设计好流程架构还需要有好的方法。流程架构设计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Y模型法、组件化业务模型(Component Business Model,CBM)法、对标法。

组件化业务模型(CBM)法最初为IBM全球战略与变更业务咨询服务部(GBS S&C)采用,成为业务转换的指导方法。

CBM法是一种推进企业内外部专业化的有效的流程架构设计方法。在企业内部,企业可通过 CBM 法重新审视并利用现有的资产和功能;在企业外部,企业可利用CBM法建立那些自身无法建立的专业化功能;内外部专业化功能的综合使用可以帮助管理者评估整个企业的目标和战略,同时有效利用内外部专业化优势。总之,企业可以利用 CBM 法实现不断扩张和发展而不增加其复杂性,同时还能降低风险、推动业务提效、提高生产率、控制成本、改善资本效率、提高财务的可预测性。

CBM的核心是业务组件(简称“组件”),组件是CBM的功能模块,每个组件包含业务用途、活动、资源、治理模式、业务服务五个维度,如图4-5所示。

流程架构设计方法:组件化业务模型法

图4-5 业务组件

组件的业务用途是它在组织内部存在的目的,这表现为该组件向其他组件提供的价值。为了实现业务用途,每个组件都要执行一系列相互独立的活动。组件需要各种资源(如人员、知识和资产等)来支持这些活动。每个组件都根据自己的治理模式以相对独立的方式进行管理。与单独一家企业类似,每个组件都可以提供和接受业务服务。

组件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具备两个相关但截然不同的特性:首先,组件之间通过松散耦合方式进行链接,具备灵活、响应快、适用能力强的特点;其次,组件内部各活动的凝聚力强,可对外提供效率高、质量好的服务。

组件可将各种业务活动汇总起来,形成多个独立的模块,并在企业之间共享。CBM可按照业务能力和责任级别两个维度对组件进行组织,通过这一模型,管理人员可以设想当前的业务活动是如何通过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模块实施的,如图4-6所示。

流程架构设计方法:组件化业务模型法

图4-6 业务能力与责任级别

按照业务能力划分各种活动并形成组件,便于人们从较高层面掌握该组件为企业提供的价值。当然,具体到每家企业,在建立能力模型的时候会有不同的做法,但是基本的原则仍是各项活动都根据特定的业务能力进行排队。

企业通过CBM法将自身业务分解为一系列的业务组件,并按照业务能力和责任级别将所有的业务组件进行组合排列,形成业务的全局视图,如图4-7所示。

在图4-7中,中间是作为主体部分的业务组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业务进行填充,并与业务能力及责任级别关联起来。

CBM分析包括三个阶段:洞察、架构、投资。在洞察阶段,可以通过现状分析(组织和流程)、参考模型形成企业的组件视图。在架构阶段,目标是确定业务组件的“未来”远景与“当前”状况之间的差距。这揭示出企业目前是如何组织其员工、流程和技术的。要掌握企业当前功能和市场位置的所有情况,如组织图、成本推动因素、应用程序组合、技术投资、关键的绩效测评标准和现有的流程。在投资阶段,需要评估如何弥补各种差距,企业可以实现多大的飞跃,可以承担多大的变化,企业应该首先将侧重点放在哪些领域,哪些方面可以迅速取得成功。经过CBM分析的三个阶段,企业将得出一个“转型路线图”,它指导企业从某个业务领域(比如客户服务)尝试组件化。

流程架构设计方法:组件化业务模型法

图4-7 业务的全局视图

总的来说,C B M法是一种分解企业业务的有效方法,通过业务组件映射到企业的业务流程(L1~L3)上,同时可以进一步向下分解(L4~L6),与组织架构建立匹配关系,支撑业务流程落地执行,支撑企业专业能力的提升。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