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架构设计原则奠定了流程架构设计的基础,要设计好流程架构还需要有好的方法。流程架构设计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Y模型法、组件化业务模型(Component Business Model,CBM)法、对标法。
Y 模型法是华为公司在长期的流程建设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流程架构设计方法,用于指导流程架构设计。Y 模型是华为公司服务化 V 模型的组成部分,如图4-4所示。
Y 模型的核心是价值流、业务能力和流程的分层解耦设计。具体包括以下内容:价值流和业务场景的识别和设计,重构客户体验;业务能力的重新规划、布局和全方位的提升,重构运营模式;流程的分层解耦设计,重构作业模式。
图4-4 Y模型
流程是为客户创造、交付价值的过程。作为营利性组织的企业,为客户持续创造价值是它们存在的唯一理由。如何理解价值呢?价值是指某个东西是值得拥有的、重要的、有用的。在业务流程架构的语境下,不能简单地从财务或会计视角将其理解成“某个东西的原材料或货币价值”,而应该从广义上将其理解为用处(Usefulness)、好处(Advantage)、收益(Benefit)、合意(Desirability)等。
理解了价值的含义后,我们来看一看什么是价值流。所谓价值流是指一个端到端的增值活动的集合,为客户、利益相关者或最终用户创造整体结果。以购买空调为例,消费者购买空调要经历了解产品(品牌、性能、能耗、价格、服务等)、选择、支付、安装、使用、服务等阶段,而作为价值创造、交付者的企业要实现自己的商业价值,要宣传品牌、展示产品、支持消费者体验产品(性能等)、支持消费者选购与付款、将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并组织产品的安装、调试等,直到空调能正常使用,这个过程就是价值流。该价值流以消费者需求触发为起点,以空调能正常使用为终点。
价值流通常通过名称、描述、服务对象和价值进行描述。价值流设计过程中灵活运用了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方法,从客户旅程出发,由外而内设计,具体包括五个步骤:确定业务范围,识别利益相关者,识别客户期望,识别客户旅程,定义价值流阶段和场景。
价值流是Y模型左侧的分叉,业务能力组则是Y模型右侧的分叉。什么是业务能力呢?所谓业务能力是指业务自身拥有或者从外部获取的特定能力,以实现某一特定目的和结果。例如,同样是从广东快递一份文件到北京,有些快递公司能第二天送达,有些快递公司要晚一两天,为什么会这样呢?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干线运输的问题,另一个是本地配送的问题。有些快递公司通过飞机运输,有些快递公司通过铁路运输,有些快递公司通过汽车运输,干线运输的能力差距就显现出来了;快递到了北京当地之后,网点的密度及快递处理能力体现在本地配送的时效上。这两个方面体现了快递公司的业务能力,包括运输、仓储及配送处理能力。
业务能力不仅体现在拥有具象的飞机、汽车、网点、分拣设备等实物资源上,还体现在拥有流程、IT、在流程中产生的数据、工艺等非实物资源上。业务能力是具象的实物资源和非实物资源有效协同与整合的结果,这些能力支持组织高效运营和持续发展。在流程架构设计中,应该重点识别企业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并设计能力对外输出的方式、能力应该分布在哪些组织中等。具体包括五个步骤:识别业务能力,对业务能力进行整合和重构,业务能力数字化,业务能力平台化和服务化,部署业务能力。
Y 模型左侧的价值流和右侧的业务能力组是指在宏观与高阶层面描述业务,最终汇聚到业务流程上,通过业务流程将它们落实到可执行层面。企业的价值流来源于商业模式的设计,而商业模式是由战略决定的,所以从这一点上将流程与战略真正衔接起来,也正是基于商业模式设计的流程使得将战略落到日常的运营工作中成为可能。当企业将商业模式转化为运营模式时,这些价值流可以转化为一组组端到端的业务流程,通常又称为“运营流程”。业务能力代表了企业运营所需要或所拥有的全部能力,单个业务能力通常通过一系列业务流程完成或交付,对应于承载价值流的端到端流程,这类流程被定义为“使能流程”。流程数字化的前提是分层解耦,分层解耦的本质是将流程要素对象化,将带有线序的过程和可被编排的活动相对解耦。这同我们玩的乐高积木有相通之处,活动是小颗粒度的,是整体的一部分,如同一块块的积木;整个乐高拼图是业务流程的汇聚,是由一块块积木有规则地拼接起来的。一块积木相对稳定,很多块积木的拼接则有很大的灵活性,要基于我们的设计,这样兼顾了灵活性和稳定性,更容易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同样,这也是流程分层解耦设计的好处,更具有兼容性和敏捷性,因此也更能适配不同的业务场景,支撑业务的快速发展。
基于 Y 模型设计的流程架构在数字化方面与应用架构(AA)、数字架构(IA)适配起来更具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