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粗放型物流
粗放型物流的黄金时期是20世纪50至7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迅速复苏,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以制造业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给西方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带来大量的财富,刺激消费大规模增长,大量生产、大量消费成为这个时代的标志。随着大量产品进入市场,大型百货商店和超级市场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大规模生产和消费的初始阶段,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市场需求旺盛,企业的重心放在生产上,对流通领域中的物流关注度不高,普遍认为产量最大化会导致每日利润最大化,因此产生了大量库存。
粗放型物流时期的特点是专业型的物流企业很少,大部分企业都是自成体系,没有行业协作和大物流的意识,盲目扩张生产很快不能维持下去,迫使企业放弃原来的大规模生产消费型经营模式,寻找更适合的物流经营模式,以降低成本。
2.系统化物流
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世界经济出现国际化趋势,物流行业也逐渐从分散、粗放式的管理阶段进入了系统管理的阶段。系统化物流得益于企业对物流行业重要性的认识,以及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出现。这一时期,企业已经把物流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来看待,同时企业的经营决策和发展战略也开始注重物流的成本和效益。这一时期的物流行业关注消减库存以降低运营成本,并提出了物流总成本的概念。新型物流技术的应用也迎合这股潮流,如实时生产系统(Just In Time,JIT)和集装箱运输等。另外,新兴物流业务的出现也丰富了物流行业的服务模式。这些新兴的思想、技术、服务成为物流行业变革的契机和动力。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这个时候信息技术革命尚在襁褓之中,但计算机辅助管理、模拟仿真系统、线性规划技术等开始大量运用到物流系统中。
系统化物流时期的特点是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出现,企业对物流的理解从简单分散的运输、保管、库存管理等具体功能,上升到原料采购到产品销售整个过程的统一管理,开始在物流成本和效益方面做文章。
3.电子化物流
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以互联网在经济活动中的应用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电子商务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在客户需求的拉动、技术进步的推动及物流产业自身发展需要的驱动等多方面力量的作用下,现代物流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电子化物流阶段。在这个阶段,信息技术开始为物流行业助力,并成为持续推动物流行业飞速发展的关键动力,最为典型的两项信息化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诞生的条码技术和80年代诞生的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可以提供一套统一的标准进行数据交互和处理,减少了纸张票据的使用。EDI的应用范围可以覆盖物流各主要环节,如在线订货、库存管理、发送货管理、报关、支付等。
电子化物流时期的特点主要包括三点:
第一,电子化物流需要借助互联网来开展业务运作;
第二,电子化物流体系以满足客户对物流服务的需求为导向,让客户通过互联网参与物流运作过程,以更好地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物流服务发展目标;
第三,电子化物流注重追求供应链整体的物流效果,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通过互联网建立起密切的业务联系,共同为提高供应链物流的效率和效益及降低物流运作的总体成本和时间占用而努力,强调共存共荣、互惠互利、同舟共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