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作物概述
经济作物又称工业原料作物,是指除了粮食、饲料、绿肥等作物以外的其他各种农作物。它是我国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作物的重要作物,它不仅是人们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而且也是工业原料的来源。由于经济作物的种类繁多,一般来说可以分为:纤维作物(棉花、麻类和蚕茧)、油料作物(花生、油菜、芝麻、胡椒、向日葵)、糖料作物(甘蔗、甜菜)和其他经济作物(烟草、茶叶、水果、热带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相比,经济作物具有用途广、商品性高、价值高等特点。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经济作物显得尤为重要。如改善人民生活、增加资金积累和外汇收入、活跃市场、促进城乡统筹、促进轻工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等作用。
(2)经济作物生产分布情况
①纤维作物。
纤维作物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主要有棉花、麻类和蚕茧。
A.棉花。
我国是最主要的产棉国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为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如衣服、裤子、床单、被套等),保证最起码的物质资料供给,以及促进棉纺工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了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棉花生产布局有较大的变化。到2012年,我国有13个省区的棉花种植面积在6万公顷以上,近年还在继续调整其生产布局。
2012年全国棉花播种面积下降4.18%;河南、江西、江苏、山东等省播种面积下降幅度明显,其他主要省区播种面积也有不同程度下降,总体下降4.18%,全国总面积为5351000公顷。
根据棉花生长过程中具有喜温、喜光、生长期长等特点,在我国可以划分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西北内陆三大棉区。除此之外,在北京、天津、甘肃、广西、云南等地也有种植,但产量不大。其中黄河流域棉区主要包括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北京、天津等省市。该棉区是在原有老棉区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棉区的管理技术水平较高。由于自然条件又非常利于棉花在该地区的生长和吐絮,因此,该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棉产区,其种植面积占全国棉田面积的1/2,棉产量少时占全国的1/3,多时占全国的1/2。如2012年,种植棉花255万公顷,总产量746.5万吨。长江流域棉产区主要包括江苏、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省。其棉田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的1/4左右,也是我国的主要棉产区。但是由于该地区秋季雨水较多、湿度大、日照少,因此,棉花质量不如黄河流域棉区。西北内陆棉产区主要是以新疆为主,集中分布在北疆玛纳斯河流域、吐鲁番盆地;南疆叶尔羌河、阿克苏河流域、塔里木盆地边缘。在我国各棉区中,该棉区的光热条件是最适合棉花生长和吐絮的,所以,该棉区出产的棉花在品质、调出量、总产量等各方面都位居全国之首。
B.麻类。
麻类是一种古老的纤维作物,也是人类开发利用较早的纤维作物。我国是世界上黄麻、红麻、苎麻、亚麻的主要生产国之一,此外主要还有龙舌兰麻、青麻、大麻、剑麻等麻类作物。
麻类纤维具有拉力大、吸湿性强、散水散热快等固有的特点,因而在我国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国防、交通和建筑等方面。如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两省交界地带的亚麻,因其柔软、吸水性强、具有光泽,可用于夏天衣服的原料以及防水等工业用品。分布在南方地区的黄麻和分布在南自广东、北至辽宁、东自浙江、西至新疆的红麻可用于纺织麻袋、粗麻布、麻地毯和绳索等。而苎麻是我国的特产,俗称“中国草”,主要集中分布在湖南、湖北、四川、江西等江南各省。因其质地优良,纤维细长、坚韧,具有散热快、防腐抗霉等固有的特点,是夏季衣服、制作渔网、缆绳的良好原材料。
C.蚕茧。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的国家,已有4000余年的历史,素有“东方丝国”之美称。蚕丝闻名于全世界,是我国著名的特产和传统的出口品。我国主要盛产桑蚕茧和柞蚕茧。
桑蚕茧主要分布在我国三大桑蚕茧基地:第一,太湖桑蚕茧基地目前为止是我国最大的桑蚕茧基地,主要分布在杭州、嘉兴、湖州、无锡、苏州等地区,该地区由于气候的原因,一年可以3~4熟,蚕茧质量为全国最好。第二,四川盆地基地是目前为止我国第二大蚕茧基地,主要分布在嘉陵江中下游地区,以南充、武胜等地最为集中。第三,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第三大桑蚕基地,主要分布于海南、顺德、中山等地,其中以顺德产蚕最多。由于该气候比较湿热,因此桑蚕在一年可7~8熟,但是蚕茧质量不好,其出丝率不足10%。
柞蚕茧是我国的特产,在我国其养殖方式是以野外放养的形式存在的特种蚕。主要以野生的柞树、青冈栎等杂木的嫩叶为食物源,故柞蚕茧又称为野蚕。
②油料作物。
在我国主要栽培的油料作物主要有花生、油菜、芝麻、大豆、胡麻、向日葵等,是我国主要的食用油来源。
A.花生。
花生是我国播种面积、总产量仅次于大豆的油料作物,2012年,我国花生产量在1614万吨左右,较2011年增产9万吨。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的因素,我国花生的种植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山东、四川等省,其中,山东花生最为著名。
B.油菜。
油菜是我国播种面积、总产量仅次于花生的油料作物。目前,我国油菜子产量占世界的1/4,折油产量占全国产油料折油产量的1/2,是我国居民食用油中最主要的油料作物。
受自然环境的制约,我国油菜产区主要由长江流域的冬油菜区、西北油菜区、东北春油菜区和华南冬油菜区组成。其中,长江流域的冬油菜区是我国最大的油菜区,每年的总产量占全国的80%以上。
为了保障我国人口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以及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农业部在《振兴油料生产计划》中提出要重点培育长江流域3个“双低”油菜优势带,即涵盖四川、黔江、重庆、云南四省市的长江上游优势区;涵盖湖北、湖南、安徽、河南、江西五省的长江中游优势区;涵盖江苏、浙江两省的长江下游优势区。
C.芝麻。
我国是世界上生产芝麻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芝麻或者芝麻油消费最大的国家之一。受其芝麻的生产环境因素影响,我国芝麻主要分布在河南、湖北、安徽、山东等省,其中河南省产量位居全国之首。
D.大豆。
我国是大豆的故乡,有数千年的栽培历史,是世界上著名的大豆生产国,现总产量居世界第四位,仅次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同时,我国也是大豆加工、贸易和消费大国。当前,我国在大豆贸易方面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净进口国。
因为,大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既可以作为油料作物,也可以作为多种辅食的重要原料,营养价值极高,在农作物中占有相当特殊的地位。所以,我国2003年以来,对被称为三大“大豆仓库”的哈尔滨、辽源、长春以及内蒙古等大豆主产区实施“大豆良种补贴”。并从2008年起,为了进一步满足油用大豆需求的上升趋势和豆油经济安全等问题,农业部在实施《振兴油料生产计划》中强调将推进重点区域布局规划的建设和培育东北高油大豆优势产区。
E.其他油料作物。
上述4种油料作物在我国无论从种植面积还是总产量都占全国植物用油总量的95%左右。除此之外,我国还包括胡麻、向日葵等油料作物。虽然,这些油料作物占全国总油料的比例非常小,通常在5%左右。但是,这些油料作物对于改善和提高我们的营养结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如胡麻,即油用亚麻,是一种能促进人体智能、强身健脑、防止心血管疾病、抑制疾病基因的油料作物,主要分布于西北和华北北部;向日葵因其种子含脂肪较多,且含油量高、油质好,是目前一种新兴的高产油料作物,主要分布于三北地区各处,以内蒙古地区产量最高。
③糖料作物。
糖是人体所必需的一种营养素,经人体吸收之后马上转化为碳水化合物,以供人体能量。而糖料作物是生产糖的主要原材料。在我国糖类作物主要包括甘蔗和甜菜,其中以甘蔗为主。甘蔗主要分布在南方沿海各省区,甜菜分布在北方各省区,所以有“南蔗北菜”的特点。
A.甘蔗。
甘蔗是热带和南亚热带经济作物,具有喜高温、喜湿、喜肥的特性,生长期长。我国甘蔗主要分布在北纬24°以南的地区。其中以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海南、云南、四川等省区种植面积最大,广东是大陆上种植甘蔗最多的省份。
B.甜菜。
甜菜喜温凉气候,有耐寒、耐旱、耐碱等特性。我国甜菜主要分布在北纬40°以北各省区。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吉林、甘肃、宁夏为主要产地。黑龙江是我国甜菜的最大产区。甜菜生产基地有:黑龙江松嫩平原西部、吉林西部、内蒙古河套地区和新疆玛纳斯地区。
④其他经济作物。
由于其他经济作物的种类繁多,在这里主要介绍烟草和茶叶,而其他的就不过多地介绍。
A.烟草。
烟草在台湾称作菸草,港澳称作烟草,是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用于制造卷烟和烟丝。按烟叶的加工方法不同,可分为烤烟、晒烟、晾烟。我国主要以烤烟为主。其次为晒烟、晾烟。
烟草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吸烟是亿万烟民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国家和地方财税的重要经济来源。例如,2008年1—11月,中国卷烟制造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40000多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7.82%;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38400多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6.68%;实现累计利润总额6900多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7.42%。
由于烟草生长种植的自然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因此,在我国河南、山东、云南、甘肃、湖南五省为我国重要的烤烟产地。其中河南省是我国最大的烤烟产区,主要分布在许昌、南阳、周口等地区,其产量占全国的30%;云南省近几年的烤烟产量超过了各省,现全省年产烟79万吨,占全国的35%左右,其以烤烟的质量优异而著称,主要分布在玉溪、昭通等地;山东省的烟产量主要集中于青州、临朐等地区,产量占全国的11%左右。
B.茶叶。
茶叶为风靡世界的饮料,原产于中国,明清时代,是我国重要的出口物资。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茶叶得到了快速发展,从2005年开始其产量已居世界第一。
茶叶属双子叶植物,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广大山地和丘陵地区,如浙江、湖南、安徽、四川、福建是我国最主要的五大产茶区,其次是云南、广东、湖北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