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标准化的特点特征
(1)涉及面更为广泛。
与一般标准化系统不同,物流系统标准化的涉及面更为广泛,涵盖了机电、建筑、工具、工作方法等许多种类。虽然处于一个大系统中,但缺乏共性,从而造成物流标准种类繁多、标准内容复杂,给物流标准的统一性及配合性带来了很大困难。
(2)属于二次系统(后标准化系统)。
物流标准化系统属于二次系统(或称为后标准化系统),这是由于物流及物流管理思想产生较晚,组成物流大系统的各个分系统在过去没有归入物流系统之前,早已分别实现了系统的标准化,并历经多年的应用、发展和巩固,已很难改变。在推行物流标准化时,必须以此为依据;个别情况也可以把旧标准推翻,按物流系统提出的要求重新建立标准化体系。总体来说,通常是在各个分系统标准化的基础上建立物流标准化系统,这就必然要从适应及协调角度建立新的物流标准化系统,而不可能全部创新。
(3)体现科学性、民主性和经济性。
物流标准化更应体现科学性、民主性和经济性,这是标准化的“三性”,是物流标准化的特殊性所要求的。科学性指要体现现代科技成果,以科学实验为基础,要求与物流的现代化相适应,能更好地结合现代科技成果;民主性指标准制定采用协商一致的办法,广泛考虑各种现实条件,广泛听取意见,使标准更具权威,减少推行阻力;经济性是物流标准化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标准生命力的决定因素。物流过程的增值是有限度的,物流中的超额支出必然影响效益,故不能片面追求科技水平,引起物流成本的增加,否则会使标准失去生命力。
(4)物流标准化具有非常强的国际性。
由于我国坚持推行开放政策,对外贸易和交流有了大幅度的上升,特别是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国际交往、对外贸易越来越重要,而国际贸易都是靠国际物流来完成的,这就要求各个国家间的物流相衔接,力求使本国标准与国际物流标准体系相一致,否则会加大国际交往的难度;如果在本来就已经很高的国际物流费用的基础上,再增加由于标准化不统一造成的损失,势必会增加国际贸易成本。因此,物流标准化的国际性也是其区别于其他产品标准的重要特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