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统计资料搜集的方法

2019年10月14日09:14:14统计学:统计资料搜集的方法已关闭评论

统计资料的搜集方法指的是搜集调查对象原始资料的方法,也就是调查者向被调查者搜集答案的方法。统计资料的搜集方法按组织方式分成以下五种:统计报表、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

1.统计报表

统计报表是当前我国搜集统计资料的主要方法之一,它是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规定的指标内容,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送时间,由填报单位自下而上地逐级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

我国现行的统计报表,包括国民经济基本统计报表和专业统计报表。基本统计报表是由国家统计部门统一制发,用来搜集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基本建设、商业、劳动、物资、财政、文教卫生、科学研究等方面最基本的统计资料,为各级党政领导、部门制定政策和编制计划提供数字依据。专业统计报表是各有关部门为专业管理工作的需要而制定的,在本系统内实施,用以搜集本部门的业务技术资料,是基本报表的必要补充。

统计报表按报送周期长短不同,可分为日报、旬报、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除年报外,都称为定期报表。报送周期的长短不同,不仅是时间上的差别,而且在内容和作用方面也有不同。一般要求报送周期愈短,其指标项目愈简,时效性要求愈高;报送周期长的,指标基础项目可多一些、细一些。年报周期最长,因此,它的内容比较详尽。

统计报表按报送方式不同,可分为电讯报表和邮寄报表。电讯报表又可分为电报、电话和电子计算机网络等方式。日报、旬报要求迅速上报,通常用电讯传送。

统计报表主要是进行全面调查,但也有一些是非全面调查。这种定期的、比较稳定的搜集资料的方法在经济和社会事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国家各级政府和部门了解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主要手段。统计报表反映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资料,有利于各级领导部门制定政策,搞好决策,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搞好调控提供依据,也是各级业务管理部门和基层企事业单位改善经营和管理的重要依据。同时,实行统计报表制度也有利于完整地积累各时期的历史资料,用来进行动态的对比分析,研究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

统计报表也有其局限性。如花费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指标内容和报表时间比较固定而缺乏灵活性以及个别填报单位弄虚作假等。因此,必须运用其他调查方式,弥补统计报表制度的不足,使统计工作更好地为国民经济管理服务。

2.普查

普查是一种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它主要用于搜集某些不能或不适宜于用定期的全面统计报表搜集的统计资料。普查主要用于搜集属于一定时点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量,如人口普查、工业普查、农业普查等。

根据普查的含义可以看出普查有两个显著特点。

(1)普查是一种专门组织的一次性调查,调查的现象主要是时点现象。因为一些社会经济现象,如人口增长、 耕地面积等,不能也不需要进行经常性的调查,而国家为了建设的需要,又必须掌握这方面的比较全面详细的资料,需要采用普查来解决;同时,由于普查的工作量大、时间性强,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较多,组织工作也比较繁重、复杂,所以普查工作也不宜经常进行。

(2)普查是全面调查,搜集的是全面、系统的资料。与定期统计报表相比,普查所包括的单位、分组目录以及指标内容都更加全面、详细,能解决统计报表中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能掌握到比较翔实的资料,满足一些特定任务的需要。

普查的组织形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组织专门的普查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普查人员,对被调查单位直接进行调查登记,例如全国人口普查就是采用这种组织形式;另一种是利用企业单位的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颁发一定的调查表格,由这些企业单位根据调查要求自行填报,例如,通常开展的清产核资采用的就是这种形式。

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都属于全面调查,但二者并不能互相代替。普查属于不连续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反映国情国力方面的基本统计资料;而全面统计报表属于连续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需要经常掌握的各种统计资料。全面统计报表要经常填报,因此报表内容固定,调查项目较少;而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调查,在调查时可以包括更多的单位,分组更细、项目更多。

普查工作复杂细致,一般是采取逐级布置任务,逐级汇总资料的方法,这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当调查任务紧迫,一般的普查办法不能完成这种紧迫任务时,可采用快速普查资料。此外,进行普查前应先试点,取得经验,交流推广;普查结束后,要用其他调查方式对普查资料进行检查和修正,以保证普查资料的质量。

3.重点调查

重点调查是专门组织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对所要调查的全部单位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重点调查的关键是选择好重点单位。所谓重点单位,是从标志量的方面而言的,尽管这些单位在全部单位中只是一部分,但这些单位的某一主要标志量占总体单位标志总量的绝大比重。对这些单位进行调查,就可以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在选择重点单位是应注意以下问题。

(1)重点单位选多少,要根据调查任务确定。一般来说,选出的单位应尽可能少些,而其标志值在总体所占的比重应尽可能大些。其基本标准是所选出的重点标志值必须能够反映研究总体的基本情况。

(2)选择重点单位时,要注意重点可以变动的情况,即要看到一个单位在某一问题上是重点,而在另一问题上不一定是重点;在某一调查总体上是重点,在另一调查总体中不一定是重点;在这个时期是重点,在另一个时期不一定是重点。因此,对不同问题的重点调查,或同一问题不同时期的重点调查,要随着情况的变化而随时调整重点单位。

(3)选中的单位应是管理健全、统计基础工作较好的单位。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的选择着眼于标志量的比重,因而重点单位的选择具有客观性。当调查目的是掌握现象的基本情况,而部分单位又能比较集中地反映所研究的项目和指标时,可用重点调查。重点调查可以定期进行,也可以不定期进行,重点调查实际上是范围比较小的全面调查,它的目的是反映现象总体的基本情况。

重点调查主要采取专门调查的组织形式,有时也可以颁发定期统计报表,由被调查的重点单位填报,定期观察这些重点单位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及其变动。

重点调查搜集资料的方法,主要采取以企事业单位的原始资料为依据的报告法。

4.典型调查

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的任务和目的,对所研究的现象总体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借以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典型调查的特点:一是深入细致的调查,既可以搜集数字资料,又可以搜集不能用数字反映的实际情况;二是调查单位是有意识地选择出来的若干有代表性的单位,它更多地取决于调查者的主观判断和决策,能够取得代表性较高的资料;三是典型调查机动灵活,可节省人力和物力,提高调查的时效性。

典型调查的中心问题在于如何正确地选择典型单位,要保证被选中的单位具有充分代表性。根据调查研究目的的不同,选择典型单位的方法也不同。如果是为了近似地估算总体的数值,可以在了解总体大略情况的基础上,把总体分成若干类型,从每一类型在总体中所占比例的大小,选出若干典型单位进行调查。如果为了研究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则可以选出先进的典型单位和后进的典型单位,或选择上中下各类典型单位进行调查比较。典型可以是单个的,也可以是整群的;可以是临时选择的,也可以是比较固定的。总之,选择典型必须从全面着眼分析。掌握调查对象的全面情况和平均水平,然后对比各个可供选择的调查单位的具体情况和具体水平,从中选择几个代表性较大的单位。

典型调查的具体方法通常有直接观察法、个别访问和开调查会。其中,开调查会是最简单易行和比较可靠的方法。

典型调查和重点调查相比,前者调查单位的选择取决于调查者的主观判断,后者调查单位的选择具有客观性;前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用典型单位的量推断总体总量,后者不具备用重点单位的量推断总体总量的条件。

5.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是按随机原则从总体中选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观察,用以推算总体数量的一种非全面调查。从总体中抽取的若干单位组成的整体叫样本总体,构成样本总体的单位叫样本单位。

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中最完善、最有科学根据的搜集资料的方法。抽样调查的基本形式有简单随机抽样、类型随机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多阶段抽样等。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的特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抽样调查是按随机原则抽取调查单位,所以抽样调查具有经济性、时效性、准确性、灵活性等特点。

(2)以样本指标(统计量)为依据推断总体参数或检验总体的某种假设,通过抽样调查可达到对总体数量特征的认识。

(3)抽样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

上述调查方法各有其不同特点和作用,但同时也具有各自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根据不同的调查对象和研究任务,灵活运用,也可以把各种统计资料的搜集方法结合使用,互相补充验证,这样才能搜集到准确、丰富的统计资料。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