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资料的搜集,是按照统计任务的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被研究对象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
统计资料的搜集是正确认识社会的基本方式,只有对社会的实际情况作调查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统计资料的搜集是统计工作的基础,统计资料的搜集担负着提供基础资料的任务,是决定整个统计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如果统计资料搜集不好,搜集到的数据不准确、不及时、不全面、不系统,那么根据这种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的结果,就不能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真相,甚至还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同时统计资料的搜集又是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前提。统计资料的搜集理论和方法在统计学原理中占有重要地位。统计资料的搜集理论和方法构成统计学原理的基础部分,它是和整个统计理论观点一致的。因此,统计资料的搜集对于整个统计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有计划地、科学地搜集到全面的、符合实际的原始资料,才能经过科学地整理和深入地分析,使统计研究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进行统计资料的搜集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同时要深入实际,全面了解情况,以取得准确、及时、完整的统计调查资料。具体来说,统计资料搜集过程必须达到如下四个基本要求。
1.准确性
统计资料的搜集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实反映情况,避免弄虚作假、虚报、瞒报、漏报等现象,做到统计数字准确无误。
2.及时性
按规定时间完成调查任务,上报统计资料,及时满足党政领导的需要。
3.完整性
搜集的资料必须是反映被研究事物全貌的完整资料,而不是支离破碎、残缺不全的资料。
4.经济性
以尽量少的投入获得所要求的统计资料,也就是说统计资料的搜集也要讲究经济效益。
以上要求中,准确性是基础,要在准确中求及时、求完整、求效益。
统计资料搜集的数据有两种:一种是对原始资料的搜集,又称为初始资料。即直接对调查每个单位进行登记,如农村住户调查中对每个农民家庭收入情况进行登记。另一种是次级资料或第二手资料的搜集。次级资料是指已经过加工整理,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总体现象的统计资料。但次级资料都是从原始资料过渡来的,所以统计所搜集的资料主要是指原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