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猬法则的启示
刺猬法则指的是,管理者在与员工的日常相处中,既要建立亲密关系,又要保持适当距离,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
“刺猬法则”源自西方的一则寓言,说的是在寒冷的冬天里,两只刺猬想要相互依偎取暖,可当它们靠近时,彼此的刺就会将对方扎得鲜血淋漓,所以它们无法靠近。可天气实在太冷了,它们不得不靠在一起相互取暖,就这样,它们在反反复复的靠拢和刺痛之后,终于调整好了各自的姿势,找到了一个对彼此来说都合适的距离,既可以互相取暖,又不至于彼此刺伤。后来,心理学家根据这一寓言总结出了著名的“刺猬效应”,应用到现代管理学中,就是“刺猬法则”。
管理者要用好刺猬法则,就要在工作中学会与下属保持适当的距离。这样做既可以获得下属的尊重,又能保证在工作中不丧失原则,所谓“疏者密之,密者疏之”,这就是管理者用好刺猬法则的标准。
首先,除了工作上的事情,其他事情一律不要随意占用员工的时间。
很多管理者在开始从事管理时,对员工都很苛刻,以为管理就是所有都要管,所有都得严,实际上,管人的最高境界就是不管,也就是说,再严格,都不如员工自己积极努力,所以,什么都管,什么都严,其实并不正确。在管理中,一定要和员工保持适当的距离,给员工适当的自由度,除了工作上的事情,其他事情一律不要随意占用员工的时间,如果你无端占用别人的时间,即便你是领导,也会让员工觉得自己受到了限制,而这种限制,不是工作中的,而是工作外的,这必然会导致员工对管理者乃至企业都产生反感情绪。
其次,不要探问员工太多的私事,也不要把自己的私事过多暴露给员工。
俗话说:距离产生美。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要和谐相处,就要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如果靠得太近,就会因为熟悉而失去应有的尊重和敬畏,对于领导者来说,和员工靠得太近,就会逐渐丧失因为尊重和敬畏而产生的威慑力。所以作为管理者,一定不要探问员工太多的私事,也不要把自己的私事过多地暴露给员工,如果他觉得你和他是一样会为生活琐事烦恼的人,如果他觉得你对他的私事了如指掌,他还会对你百般尊敬吗?还会对你恭恭敬敬吗?
最后,和不同的员工之间,距离应有所不同。
很多时候,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距离,就是员工衡量自己在公司中的地位的标准之一,所以,管理者可以利用刺猬法则,用这种距离来巧妙地表达自己对某些员工的信赖,或某些员工的不满。当然,这种表达不要太明显,但是这种不同是应该有的,而且是必须有的。
刺猬法则的例子
法国前总统戴高乐就是一个深谙在管理中既和下属保持亲密关系,又要有一定距离的人。他有一条座右铭:“保持一定距离!”这是他处理同顾问、智囊以及参谋之间关系的重要法则。他曾担任过十年的法国总统,在这些岁月里,他频繁地更换秘书处、办公厅和他的私人参谋部等顾问、智囊机构的工作人员。这些人员里,很少有人工作时间能超过两年。他经常对新来的顾问表达观点:“我只想要你在我这儿工作两年。正如其他的人员不能以参谋部的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一样,你也不能以顾问工作作为永远的职业。”其实,戴高乐总统频繁更换身边的工作人员自有缘故,他不想让这些工作人员成为他“离不开的人”。这说明戴高乐是一位凡事都喜欢依靠自己的思维来决断的领袖,他不允许身边有永远离不开的人。他深知,只有经常调动,才能保持上下级之间的距离感,才能让思维不受感情左右;而且有一定的距离感,可以保证参谋、顾问的思维决断充满新鲜感和朝气,杜绝员工常年为总统工作带来的一系列弊端,防止顾问和参谋们利用总统及政府的名义徇私舞弊。
戴高乐总统的这种做法为后来的领导者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因为一旦领导者对某个或几个下属产生了依赖感,那么就意味着,这些人掌握了某种特殊的权力,很可能会假借领导名义,牟取私利,最后把领导者拖下水,这样的后果非常严重。因此,领导和下属之间的确需要保持一定距离。有句话说得好:“领导者是孤独的。”
当然,领导者在和下属保持心理距离的同时,还是要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这样才能赢得下属的信任;下属在工作中也愿意从领导者的角度出发,做事也会为领导考虑,并且尽最大努力把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