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产生美:刺猬理论

2019年8月29日13:11:40距离产生美:刺猬理论已关闭评论

刺猬理论来自于叔本华的哲学著作,它强调的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刺猬效应的理论可应用于多种领域。在管理实践中,领导者如要搞好工作,应该与下属保持“亲密有间”的关系,即为一种不远不近的恰当合作关系。在教育学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日常相处只有保持适当的距离,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有一则故事,两只小刺猬不期而遇,双方一见钟情,不顾一切地拥抱在一起,结果两只小刺猬都被对方尖利的刺弄伤。它们只好保持一段距离,可是它们又觉得只有拥抱才能表达自己的爱意,于是又凑到一起,结果又被对方刺伤。为了爱情,其中一只小刺猬勇敢地拔下了自己身上所有的尖刺,变成了一只没有刺的刺猬。它们再次拥抱时,这只没有刺的刺猬被心爱的小刺猬扎得遍体鳞伤。它心爱的小刺猬不忍心看到它这样,就离开了它。这只小刺猬只好又把刺重新安回去,变回了刺猬的模样。

“距离产生美”实际是说保持恰当的距离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经验。具体地说,如果距离太远,审美活动中的双方就会脱离联系,审美主体不会感受到审美客体蕴含的美感,审美客体不容易发挥自己的感染力;如果距离太近,审美活动中的主体又会给对方造成压迫感和威胁感,更不利于主客体的交流。心理学家说“美感在适度的距离上产生,情感在适度的距离上升华。”鲁迅先生曾在《伤逝》中提出“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他警示婚姻中要注意调适心理距离。

作为一名职场中人,我们每天相处时间最长的不是自己的亲人,而是同事。与同事关系好是好事,但是切忌同事之间过于亲密。你不能对同事有过高的期望,否则容易惹麻烦,容易被误解。适当的距离能让你跟他看起来最美。

一方面,与上司莫谈友谊。下属与上司要保持的是友好,而不是友谊。与上司适当地分享个人生活中的问题,会对建立信任感和彼此友好的气氛有所帮助,至少你在因个人问题而暂时影响工作表现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上司的理解。但这种个人信息一定要经过筛选,而且分享的程度和方式也要遵守一定的规则。曾经有个朋友,自诩把上司当“哥们”看待,他经常邀请上司到自己的“豪宅”参观,结果这个朋友一直都没加过薪。这种与上司“称兄道弟”的亲密,不但没有帮助自己,反而让自己陷于窘境。

另一方面,谨慎与同事交朋友。身处职场,随着工作时间的加长,在单位里没有朋友几乎是不可能的。能够与同事做朋友,可以在很多方面对你的事业有所帮助。所谓多个朋友多条路,他们不仅可以在工作上助你一臂之力,在你需要的时候也能为你提供各方面支持。

总之,在职场里,一个好的朋友圈子能够给你的工作带来许多积极的影响。遇到一位投缘的同事,是否把自己的一片真心掏给他,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而信任是需要考虑的首要条件。随着友谊加深,你很可能会把自己心底对工作、对上司的真实想法倾诉出来,然后你就要希望这些想法不会被朋友泄露给不该听到的人,这时需要的就是信任。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对这种友谊的脆弱性做好心理准备。当工作关系下的友谊走错了方向时,你所付出的代价是与你投入的情感成正比的。归根结底,工作是人经济上的依赖,如果逼着某个人在自己的经济来源以及友谊之间二选其一,相信多数人都会选择保住工作为先吧。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