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案例:压缩库存

2019年7月1日16:51:58PDCA案例:压缩库存已关闭评论

(一)了解工厂库存现状

库存指库中现存的现金或物资。现在企业普遍认为,零库存是最好的状态,因为库存越多,占用的资金就越多,企业的利息负担就越重。在资金成本很低的情况下,企业还可能承受;但随着资金成本越来越高,贷款利息也会水涨船高,企业的压力会越来越大。所以,任何一家企业都要了解自己的库存情况,以便应对各种变化。

(二)分析原因,制订计划

发现问题就要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找到解决的办法。以我所在的这家企业为例,2008年初,该企业的库存价值1亿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与这家企业的进货、出货方式有关。这家企业在进货时,供应商把货物发到企业的门口后,就会让企业转账,否则该企业就不能卸货,真正做到了“现款现货”。而企业给客户发货时,却经常被拖欠货款。

导致库存积压还有其他原因,比如产品规格弄错、数量输错、接错单等。

当时,我们制订的目标是:2008年年底库存要下降30%,2009年6月份要下降50%。我们的计划是:合并型号、减少产品不良率、减少人为出错。

(三)实施库存压缩计划

除了合并产品型号、减少产品不良率降低库存外,还有两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方法一:尽量把原材料存放在供应商那边;用多少拿多少,不用的产品不需要进货;方法二:成品要想办法出货到客户那边去。有的客户很过分,下了订单却不来提货,致使很多产品积压在库房。现在工厂要与客户制订规则:下了订单后,如超过提货时间一个月,厂家就要送货过去,不能长期堆放在工厂的库房里。

(四)检查计划实施情况

每月月底,生产管理者要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

(五)改进压缩库存的方法

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月末考核时提出下月的改进目标,并进入下一轮的PDCA循环。

压缩库存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比裁人要难多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距离2009年6月份库存下降50%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估计到6月份只能降40%左右。但是,做总比不做好,即使我们最终不能按时达成目标,库存率下降40%也帮助企业节省了一大笔资金。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