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戴明环”:PDCA循环

2019年9月2日08:13:50什么是“戴明环”:PDCA循环已关闭评论

戴明博士还最早提出了PDCA循环的概念,所以又称其为"戴明环",前面所讲的“质量圈”一般也是这个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质量圈”有时也指朱兰的“质量环”。PDCA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P、D、C、A四个字母所代表的意义如下:

P(plan)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定;

D(do)执行。执行就是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C(check)检查。就是要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A(action)行动(或处理)。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或制定作业指导书,便于以后工作时遵循;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以免重现。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PDCA循环有以下四个明显特点。

1.周而复始

PDCA循环的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完结,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一个循环结束了,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可能还有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再进行下一个PDCA循环,依此类推。

2.大环带小环

类似行星轮系,一个公司或组织的整体运行的体系与其内部各子体系的关系,是大环带小环的有机逻辑组合体。

3.阶梯式上升

PDCA循环不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的循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水平逐步上升的过程,如图3所示。

4.统计的工具

PDCA循环应用了科学的统计观念和处理方法。作为推动工作、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典型的模式被称为"四个阶段"、"八个步骤"和"七种工具"。四个阶段就是P、D、C、A;八个步骤是:

第一步:分析现状,发现问题;

第二步:分析质量问题中各种影响因素;

第三步:分析影响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第四步:针对主要原因,采取解决的措施;

>为什么要制定这个措施?

>达到什么目标?

>在何处执行?

>由谁负责完成?

>什么时间完成?

>怎样执行?

第五步:执行,按措施计划的要求去做;

第六步:检查,把执行结果与要求达到的目标进行对比;

第七步:标准化,把成功的经验总结出来,制定相应的标准;

第八步:把没有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通常,七种工具是指在质量管理中广泛应用的直方图、控制图、因果图、排列图、相关图、分层法和统计分析表等。

戴明学说反映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全面性,说明了质量管理与改善并不是个别部门的事,而是需要由最高管理层领导和推动才可奏效。戴明学说的核心可以概括为:

1.高层管理的决心及参与;

2.群策群力的团队精神;

3.通过教育来提高质量意识;

4.质量改良的技术训练;

5.制定衡量质量的尺度标准;

6.对质量成本的分析表认识;不断改进运动;

7.各级员工的参与。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