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里有一句话:“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也就是说,不奖励对私人利益有功劳的人,不惩罚对自己有偏见、有隔阂以及有矛盾的人。换句话说,就是考核员工时做到一碗水端平,不能掺杂个人感情。只有站在同一水平上,对员工的考核才能够接近真实的水平。
在实际生活中,一些人对这个问题的处理并不好。他们往往给为自己出过力或整天在其周围服务的人以种种特权,从而引起其他下属的反感和不满。
古时候,有一个叫周宝的人曾经担任镇海节度使。在任职期间,他招募亲兵上千人,号称“后楼兵”,薪饷是镇海军的好几倍。镇海军士兵看到同样是当兵,待遇却天差地别,于是都愤愤不平。“后楼兵”也自以为高人一等,便变得越发骄纵,难以控制。
而周宝却愚蠢地以为有了这支亲兵护驾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便整天沉溺在声色之中,不理政事。而且,如果是“后楼兵”犯了法,周宝就从轻处置;如果是镇海军犯了法,周宝就大加鞭挞。他对待“后楼兵”与镇海军的不同态度,最终让他尝到了恶果。
有一天,周宝正在后楼和僚属宴饮。有人告诉他士兵有怨言,他毫不在乎地说:“谁作乱就杀掉谁!”这句话一下子激怒了士兵。当天晚上,镇海军将领刘浩利用士兵对周宝的怨恨情绪,率领部下攻烧府舍。从醉梦中惊醒的周宝赤着脚去呼叫他的亲兵,可谁知这支被称为“心腹”的亲兵却加入了乱兵行列趁火打劫。无奈之下,周宝只好带着家眷仓皇逃走。
抛开其他因素不论,仅就考核赏罚方面而言,这个案例中的周宝就犯了考核与赏罚不明的大忌。乱施非分之恩,既人为地制造了矛盾,激起广大士兵的怨恨情绪,也滋长了亲兵的非分之念,使他们日益骄纵,不可遏制,可谓一举两失、自食其果。因此,管理者一定要以周宝为戒,考核下属要力求做到公私分明。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内部的员工从本意上说都是愿意为企业出力的,但是他们的出力又有所不同。一些人是自己工作不专注、不用心,甚至拖拉不做,遇见给领导办事或者能在领导面前表现的时候,就豁出去拼命做事。还有一些人工作踏实认真,却不善言辞,以至在福利或者加薪晋级时总是失之交臂,这样自然就引发了牢骚。其实,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明智地处理这些问题。
在人才管理中管理者应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做到公私分明,才能有效地考核下属,发掘人才为己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