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管理是依靠正式权威来进行管理的管理方式。
正式权威来自于组织机构中对管理者地位和权力的正式规定。在这种形式下,管理者拥有组织授予的奖惩权,可以对管理者工作的不同情况,决定给予奖励或惩罚。它建立在强制力的基础上,是法的权威,不是人的权威。
而非正式权威是来自于个人所具有的特殊品质,如个人在某方面的专长,或非凡的组织领导能力等,具有这种品质的某个人可以将众人吸引到自己的身边,服从其管理。非正式权威是建立在对个人的忠诚关系上的,只是对个人负责。
组织的各项工作,归根结蒂都要落实到组织中的每一位成员,由他们来执行,而人有其自身的弱点和不足,易主观,因此,需要在组织中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制度化管理的优越性也正体现在这里。
具体来说,与传统的权威管理相比,制度化管理具有以下优越性:
1.体现理性精神和合理化精神。体现理性精神和合理化精神,是制度化管理的主要指导思想。制度化管理是以理性分析研究制定的管理规章和制度为基础,是一种不徇私情的管理体系。在典型的制度化管理中,存在着一套有连续性的规章制度网,涉及管理过程的许多方面。它规定了各种活动应怎样进行,特殊情况应怎样处理等,并给每项工作确定了清楚的、全面的、明确的职权和责任,从而使组织运转和个人行为尽可能少地依赖个人。
2.保证组织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在进行组织内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明确规定组织内部各个部门和各个成员的责任,把组织的经营目标往下层层落实,一直落实到每个成员。制度正是这样为组织的经营活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来提供基本保证的。
3.分离个人与权力。在制度化管理中,职务是职业,不再是个人的身份,所有管理行为都来自规章、制度的规定,管理权威集中于规章和制度,而不是控制在某个人手中。在规章制度面前每个人都享有同等的地位,从而排除了个人偏好或专断的影响,确保个人与权力的分离。制度化管理摆脱了传统管理的随机、易变、主观、偏见的影响,具有比传统管理优越得多的精确性、连续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4.提高组织的管理水平。制度化是提高组织的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一套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提供了管理的依据,能使组织的管理得到改善和加强,从而不断提高组织的管理水平。
5.增强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制度具有公正性,能公平地对待每一位成员,真正体现个人的劳动成果,根据每位成员的劳动给予客观公平的相应报酬,因而制度化管理是调动组织成员积极性的一个有效方法。它把每位成员的报酬与其所做的贡献紧密地联系起来,改变了过去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也使在考核成员的贡献时更加客观公正,因而能极大增强成员的工作积极性。
6.适合现代组织的发展。早期传统的管理由于过分依赖个人和裙带关系、人身依附关系,采用任意的、主观的、多变的管理方式,所以不适合现代组织管理的要求。现代组织由于规模大、内部分工细、层次多,所以更需要高度的统一,需要有准确、连续、稳定的秩序来保证各机构间的协调一致,从而从不同的侧面保证组织管理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