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法则:没有危机感就是最大的危机

2019年8月20日16:37:55青蛙法则:没有危机感就是最大的危机已关闭评论

在自危意识中前进

未来是不可预测的,我们要有危机意识,在心理上及实际行为上有所准备。有了这种意识,或许不能让问题消弭,却可把损害降低,为自己打开生路。

常言道,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危机意识,迟早会出问题;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危机意识,迟早会垮掉;一个人如果没有危机意识,也肯定无法取得新的进步。

工作总是在无限制地增加,我们总是默默地接受。如果一次性要求完成太多的工作,大多数人会选择立刻离开。但是,只要每次要求多做一点,反而大部分人都会接受、甚至习惯。

人天生就是有惰性的,总愿意安于现状,不到迫不得已多半不愿意去改变已有的生活。若一个人久久沉迷于无变化、安逸的生活时,就往往忽略了周遭环境等的变化,当危机到来时就像那只青蛙一样只能坐以待毙。“青蛙效应”成为了我们意识中的警钟。

企业竞争环境的改变大多是渐热式的,如果管理者与员工对环境之变化没有敏锐感觉,最后就会像这只青蛙一样,被煮熟、淘汰。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要善于将这种危机意识向所有的员工灌输,使每位员工都具备居安思危的思想,提高员工的警惕性,使危机管理能够落实到每位员工的实际行动中,做到防微杜渐、临危不乱。

那么,我们具体该如何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提升自己的危机意识呢?下面,来看看闻名于世的波音公司的一个有趣做法。

波音公司以飞机制造闻名于世。为了提升员工的忧患意识,一次,公司别出心裁地摄制了一部模拟倒闭的电视片让员工观看:

在一个天空灰暗的日子,公司高高挂着“厂房出售”的招牌,扩音器传来“今天是波音公司时代的终结,波音公司关闭了最后一个车间”的通知,全体员工们一个个垂头丧气地离开工厂……

这个电视片使员工受到了巨大震撼,强烈的危机感使员工们意识到:只有全身心投入生产和革新中,公司才能生存,否则今天的模拟倒闭将成为明天无法避免的事实。看完模拟电视片,员工们都以主人翁的姿态,努力工作,不断创新,使波音公司始终保持着强大的发展后劲。事实上,波音公司的这种做法不仅对企业有深刻启示,对于行走职场的个人来说,同样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像波音公司的员工那样,时刻提醒自己:只有全身心投入生产和革新中,公司才能生存,我们才有机会发展,否则今天意识中的倒闭将成为明天无法避免的事实。

当今社会的快节奏和激烈的竞争,令很多人在35 岁时遇到这样一个困惑:为什么多年来我一事无成?接下来的岁月我应该做些什么?在机会面前,许多人不敢贸然决定。因为他们从心理上理解了人生的有限,而自己也开始重新衡量事业和家庭生活的价值,于是产生了职业生涯危机。这就是著名的“35 岁危机论”。

罗伯特先生,35 岁,自言感觉过去对工作、对自己的认识似乎有错误,而自己长期养成的行为习惯好像变成了事业的绊脚石。想改变自己,又不忍心否定过去;想改变生活方式,又担心选择的并不是最适合自己的。两年前,他终于下定决心放弃了某公司副经理的职位,参加MBA 考试并重回校园深造。

现在,完成学业的罗伯特先生在找工作时却犯了难。罗伯特先生业已投出上百份简历,但有回音者寥寥无几。罗伯特先生说,自己并不要求高起点的薪金,而只要求一个管理类的工作职位。然而他发现,“社会上已经人满为患”。

罗伯特先生曾读过一篇题目为《35岁,你还会换工作吗》的文章,文中专家说:“社会对35 岁以上的求职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必须通过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竞争力。”对此罗伯特先生很纳闷:我正是为了完善自己才去学习,为什么反而让社会把自己挤了出去呢?

其实,像罗伯特先生这种工作以后又重返课堂充电,充电后找工作重新迎接社会的挑战,已不仅仅是35 岁的人才会面临的境况。有人甚至感叹:“不充电是等死,怎么充了电变成找死啦?”

最关键的一点是:我们要明白,人生的经历是积累的,不要以为学习充电后就无须面临社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以前的经历是你的宝贵财富,但这并不能让你在职场上永操胜券。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