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实施法是一套建立整体解决方案的方法, 由数据仓库方法论(DWM)、定制开发方法论(CDM)、应用系统实施方法论(AIM)和整体项目管理方法论(PJM)等各自独立的方法论组成。 这些方法论可以有选择地集成、应用在各类项目中。 通过这些方法论,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及项目实施质量。
(一)DWM
DWM是一套设计完整、定义明确的进程,它可以以数种方法来管理及指导数据仓库的实施。
(二)CDM
CDM包含一组定制的开发流程,这一流程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分别进行管理。 CDM 的元素可以被自由组合并用于不同的开发方式以满足各种不同类型的开发项目,从大到小, 由简单到复杂,由风险大到风险小。 CDM可分为三大阶段:
1.需求模型阶段
需求模型阶段的目标是为快速构造系统提供足够的信息,决定系统做什么,并与用户达成一致,在最短的时间里实现。 在需求模型阶段, 还要定义培训策略、数据转换、 测试、文档和移交等。
2.系统设计和生成阶段
系统设计和生成阶段的目标是利用基于字典的代码生成器快速建立一个可使用的应用系统。 使用代码生成器生成的设计原型不仅能提高生产率,而且可以确保文档要求反映原型,并把原型的变化反映在要求中。
3.产品化阶段
产品化阶段的目标包括安装新的应用系统, 为用户使用和管理新应用系统做准备,·然后转到产品。 一旦系统开始运行,目标就是监控应用系统,确保应用系统运行平稳和为将来的功能加强做准备。
(三)AIM
AIM包括建立实施策略、业务流程分析、解决方案设计、 应用系统建立、用户文档建立、 系统移植、正式运转七个阶段。
1.建立实施策略阶段
在建立实施策略阶段, 主要从商务和技术上来计划项目的范围,并确定项目的目标。 这一阶段的工作包括建立由公司主要领导为首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和各部门有关人员参加的项目实施小组,并开始对员工进行初步的业务管理观念和方法培训。 当然,资源的预算与风险的估计也是必不可少的。
2.业务流程分析阶段
在业务流程分析阶段, 主要是定义项目的内容,即对现行的管理进行仔细的回顾和描述,从而认识项目的业务和技术上的具体要求。一般在这个阶段要编写一个项目定义分析报告,可以更多地借助于IPO图的形式来描述目前的流程,并从中找出希望改进的地方,为进一步解决方案的设计创造条件。 为此,需要对项目实施小组的成员进行比较系统的业务管理的概念和Oracle系统软件功能层次的培训。
3.解决方案设计阶段
在解决方案设计阶段,主要是对上阶段形成的业务分析流程,结合业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具体的软件功能,逐项进行回顾、分析,以便对目前每个管理业务流程提出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也许是直接套用Oracle应用系统中某些功能,也许是对现行管理流程作一些改进,也可能是对软件系统作一些必要的二次开发。 这时,一般应编写项目说明书之类的文档作为一个里程碑,同时也作为建立系统的设计任务书。
4.应用系统建立阶段
在应用系统建立阶段, 主要根据前一阶段拟订的方案,对管理上(或组织上)需改进之处制定改进方案,包括调整分工、规范流程、统一方法、 标准信息编码等。 从软件方面来讲, 此时系统初始化设计及二次开发工作可开始进行,从而建立起一个符合企业管理思想的应用系统。 此时,大量的基础数据的整理工作也须着手进行。
5.用户文档建立阶段
在用户文档建立阶段, 其工作是与应用系统建立阶段同时进行的,除了必须对软件进行二次开发、 按软件工程要求提供必需的文档以外, 对管理要改进的流程及方法等方面,也必须编写或修改原来的制度、 职责、 流程图。 当系统一旦建立起来,便可着手对最终用户的主要应用进行培训。
6.系统移植阶段
在系统移植阶段,为了减少系统实施时的风险,各职能部门应分别按照自己的日常业务活动,参照已文档化的流程,运行计算机系统进行测试,以证实其基本可行。 这时才开始正式向新系统输入数据、 创建初态、 定义参数、开始运行。 为了保证切换的成功,这时项目领导小组要及时地发布许多指令来逐步进行系统的切换。
一般来说,如有一个新老系统并行的运行期间,风险会更小些。
7.正式运转阶段
在正式运转阶段, 当并行一段时间后,事实证明系统是安全、可靠、可行的, 那么可以正式投入运行。 在运行中,要作好有关的记录和报告,并及时地发现运行中的问题,以便对其进行维护和提高。
(四)PJM
PJM是贯穿 DWM,CDM、AIM的方法论。 PJM的目标是提供一个主框架,使其能够对所有项目用一致的手段进行计划、 评估、 控制和跟踪。 这种一致性,对于当今的业务环境连续实施多个项目、开发客户化解决方案和创建数据仓库以满足不断发展的业务需求来说,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