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的实施方法应该具备弹性比较大、 容易实施以及快速配置等特征。 将实施方法分解成多个阶段,有助于ERP 系统的渐进式演变, 使业务的混乱程度最小化、实施成本最小化,并提高ERP实施的效率。 11阶段实施法能在实施过程中实现安全的管理、 控制和监督;控制项目的成本和进度; 提供高度的项目可视化和文档; 提供系统、业务流程体系架构和平台。
(1)在制订实施计划阶段,主要的工作有:
组建项目管理团队,收集整理所有背景信息和文档,确认和证实系统的目标,确定开发实施的框架,确定基础设施和配置计划、培训,等等。
(2)在构建基础设施阶段,主要的工作有:
支持框架模型的创建,构建必需的硬件和网络, 测试用户响应时间和网络负荷,等等。
(3)在定义解决方案阶段,主要的工作有:
项目组的专项培训,开发提炼新的业务流程,确认定制的需求,把解决方案向更多用户开放,业务流程验证和文档化,等等。
(4)在数据迁移阶段, 主要的工作有:
把传统系统中的数据映射到定义的解决方案的数据模式中,准备定制的程序,准备用只使用一次的程序来提取和格式化传统系统中的数据,准备一次性的数据加载和字段初始化程序,确认不准确的和孤立的传统数据,为项目组分配净化数据的任务,等等。
(5)在定制化阶段,主要的工作有:
对特殊的表格、 定制的报告、接口和定制化开发等需求的确认, 提供技术性的编程技能以满足唯一性的客户需求,设计和编写定制化的规格说明书,按照客户变化控制标准过程并修改程序,执行单元测试并修正错误,等等。
(6)在模拟阶段, 主要的工作有:
测试、演示和验证定义的解决方案,测试、验证所有的安装、数据迁移、流程和客户化定制,提供满足业务需求的解决方案,解决所有的问题, 对出现的问题随时修正,重复模拟并证明进行的改变和整个解决方案是正确的,等等。
(7)在集成测试阶段,主要的工作有:
验证所有将要提交的解决方案;确保所有执行数据转换和加载系统必需的工作部分各就各位; 选择和培训扩展的用户团队,以便开始最终的测试,验证解决方案是否满足业务需求,并且可以用来进行各种业务;等等。
(8)在完善准备阶段, 主要的工作有:
明确最终的转换和开始调度、 在用户过程中的改变和培训文档齐全、为扩展的用户提供培训,等等。
(9)在系统转换阶段,主要的工作有:
初始化将要采用新系统的生产环境; 所有的数据都转换和加载到定义的解决方案; 项目组执行详细的转换计划并进行所有的验证,确保完整、准确地加载数据; 客户在传统系统上执行最终的月结; 改变最终的基础设施; 限制传统系统的使用,只能在必要的查询时才能使用;等等。
(10)在持续支持阶段, 主要的工作有:
企业用户、 项目组为新系统提供全天候的现场支持;任何问题都应记录下来并得到解决,提供解决报告;技术支持持续多长时间需要根据双方协议进行;等等。
(11)在实施后审计阶段,主要的工作有:
评估实施解决方案的进度和效果,观察和检查已经实施完成且正在运行的系统的运行效果, 确认问题(包括性能问题和流程问题),观察和检查进一步提高系统效果的机会,等等。
ERP实施方法的保证ERP项目实施的成功率低是业界众所周知的。 从众多ERP项目的实施结果看,软件提供商认为成功率为70%左右; 而对于使用方的企业来说,这个数字只有30%左右。
数字的巨大差异应该来源于实施双方对“成功”的定义有出入:
对于软件提供商来说,当ERP项目成功上线运行,并且收到实施费用后,项目便算成功了; 对于企业方来说, 只有当ERP项目真正为企业创造了效益,使企业的成本降低了,库存减少了,周转速度加快了,并且能够实现企业的预期目的,这个项目才算是成功了。 综观国内ERP项目实施的成功案例,虽然各有各的实施方法,但好的ERP实施方法必须有强有力的保证。
这些保证包括:
1必须进行严格的考察与论证;
2必须进行认真的选型和规划;
3必须实行“一把手”工程;
4设置CIO全面负责ERP 系统的实施;
5多方共同配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