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仅靠自己的资源不可能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还必须把经营过程中的有关各方(如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 客户等)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才能有效地安排企业的产、供、销活动, 满足企业利用全社会一切市场资源快速高效地进行生产经营的需求, 以期进一步提高效率和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
换句话说,现代企业竞争不是单一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一个企业供应链与另一个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ERP系统实现了对整个企业供应链的管理,适应了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需要。
(二)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
ERP 系统支持对混合型生产方式的管理,其管理思想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精益生产(leanproduction,LP)”的思想,它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的一种企业经营战略体系,即企业按大批量生产方式组织生产时,把客户、 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企业同其销售代理、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已不再是简单的业务往来关系,而是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合作伙伴关系组成了一个企业的供应链, 这就是“精益生产"的核心思想。
二是“敏捷制造(agilemanufacturing,AM)”的思想。
当市场发生变化,企业遇到特定的市场和产品需求时, 企业的基本合作伙伴不一定能满足新产品开发生产的要求。 这时,企业会组织一个由特定的供应商和销售渠道组成的短期或一次性供应链,形成“虚拟工厂” ,把供应和协作单位看成是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运用“同步工程(simultaneousengineering,SE)"组织生产,用最短的时间将新产品打入市场, 时刻保持产品的高质量、 多样化和灵活性,这就是“敏捷制造”的核心思想。
(三)体现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
ERP 系统中的计划体系主要包括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计划、采购计划、销售执行计划、利润计划、财务预算和人力资源计划等,而且这些计划功能与价值控制功能已完全集成到整个供应链系统中。 ERP 系统通过定义事务处理相关的会计核算科目与核算方式,以便在事务处理发生的同时自动生成会计核算分录,保证了资金流与物流的同步记录和数据的一致性。 这样可以追溯资金的来龙去脉,并进一步追溯所发生的相关业务活动,改变了资金信息滞后于物料信息的状况,便于实现事中控制和实时作出决策。
此外,计划、事务处理、控制与决策功能都在整个供应链的业务处理流程中实现,要求在每个流程业务处理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工作潜能与责任心。 流程与流程之间则强调人与人的合作精神,以便在有机组织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与潜能,从而实现企业管理从“金字塔式”组织结构向“扁平式”组织结构的转变,提高企业对市场动态变化的反应速度。
ERP的效益ERP 的效益可以分为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
1.定量方面
以下是主要来源于APICS的一些统计数据:
(1)降低了15%~40%的库存资金占用;
(2)提高了50%~200%的库存资金周转次数;
(3)降低了库存误盘误差,控制在1%~2%;
(4)减少了 10%~30%的装配面积;
(5)减少了 10%~50%的加班工时;
(6)减少了60%~80%的短缺件;
(7)提高了5%~15%的生产率;
(8)交货履约率达90%以上;
(9)降低了7%~12%的成本;
(10)增加了5%~10%的利润。
2.定性方面
(1)由于采用计算机处理业务数据,数据处理量和处理速度都大大提;
(2)大量数据和管理工具的使用促进了经营、生产、财务、人事方面的科学决策;
(3)业务流程重组使企业效益增加;
(4)企业管理规范化;
(5)及时调整业务操作需求和约束上下流程,企业员工的全局观念明显增强,能动性也提高了;
(6)供应商、中间商与企业形成新型的合作关系, 相互间通过信息共享提高了对市场的反应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