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的产生阶段

2019年8月2日20:32:34ERP的产生阶段已关闭评论

ERP理论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基本MRP阶段、闭环MRP 阶段、 MRPII(制造资源计划)阶段、 ERP(企业资源计划)阶段。

(一)基本MRP阶段

1.库存订货点理论

20世纪40年代初期,西方经济学家通过对库存物料随时间推移而被使用和消耗的规律的研究, 提出了订货点的方法和理论, 并将其应用于企业的库存管理中。 企业通常采用控制库存数量的方法来控制物料的需求, 为每种物料设置最大库存量和安全库存量。 由于物料的供应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不能等到物料的库存量消耗到安全库存量时才补充库存,必须有一个时间提前量。 这个库存量作为物料订货期间的供应量,应该满足当物料的供应到货时,物料的消耗刚好到了安全库存量的条件。 该模型的应用需要满足四个条件: 物料的消耗相对稳定,物料的供应相对稳定,物料的需求是独立的,物料的价格不是太高。

这个控制模型必须确定两个参数:订货点与订货批量。

库存订货点理论由于受到众多条件的限制,而且不能反映物料的实际需求,往往会导致企业为了满足生产需求而不断提高订货点的数量, 从而造成库存积压。 这样一来,库存占用的资金大量增加,产品成本也随之增高,企业因此就缺乏竞争力。

2.物料需求计划理论

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IBM公司的管理专家约瑟夫 ·奥利佛博士首先提出了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的概念,将企业内的物料分成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两种类型。 企业的独立需求指需求量和需求时间由企业外部的需求来决定,如客户订购的产品、 试制的样品等; 相关需求是指根据物料之间的结构组成关系由独立需求的物料所产生的需求,如半成品、原材料等。 在此基础上提出的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requirementsplanning,MRP)理论,也被称为基本MRP。

这种思想提出物料的订货量是根据需求来确定的,这种需求应该考虑产品的结构,如圆珠笔的组成。

另外, 由于产品各个层次需求时间不同,这就要求 “在需要的时候” ,提供“需要的数量” 。在对产品的各个层次安排生产时,应按照产品需求的日期和时间往低层次安排,即从确定各层次物料的最迟完工与最迟开工时间开始。

因此,在制订物料需求计划时,要先考虑产品的结构; 得出需求后,才考虑物料的库存(含在制品)数量;再得出各层次物料的实际需求量。 其中,最终原材料就是采购的需求量,中间件形成了生产的加工计划。

(二)闭环MRP阶段

在MRP的形成、 制定过程中,考虑了产品结构相关信息和库存相关信息,但实际生产中的条件是变化的,如企业的制造工艺、 生产设备、生产规模和能源供应等的影响。 基本MRP制订的物料采购计划可能受供货能力或运输能力的限制而无法保障物料的及时供应; 如果制订的生产计划未考虑生产线的能力,则在执行时经常会出现偏离,使计划的严肃性受到挑战。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MRP 系统在20世纪70年代发展为闭环MRP系统。 闭环MRP系统将生产能力计划、车间作业计划和采购作业计划纳入一个封闭的系统。

企业根据发展的需要与市场需求来制订生产规划,再根据生产规划制订主生产计划,同时进行生产能力与负荷的分析, 该过程主要是针对关键资源的能力与负荷的分析过程。 只有通过对该过程的分析,才能达到主生产计划基本可靠的要求。 再根据主生产计划、 企业的物料库存信息、 产品结构清单等来制订物料需求计划; 由物料需求计划、产品生产工艺路线和车间各加工工序能力数据生成能力需求计划; 通过对各加工工序的能力平衡,调整物料需求计划,如果这个阶段无法平衡能力,还有可能修改主生产计划。

采购与车间作业按照平衡能力后的物料需求计划执行,进行能力的控制及输入、 输出控制, 并根据作业执行结果反馈到计划层。 因此, 闭环MRP 系统能较好地解决计划与控制的问题。

(三)制造资源计划阶段

从闭环MRP 的管理思想来说,它在生产计划的领域中确实比较先进和实用,生产计划的控制也比较完善。 闭环MRP系统的运行过程主要是物流的过程(也有部分信息流),但生产的运作过程、产品从原材料的投入到成品的产出过程都伴随着企业资金的流通过程,对这一点,闭环MRP 系统却无法反映出来, 并且资金的运作会影响生产的运作。

20世纪80年代,人们建立了以生产计划为主线,对企业制造的各种资源进行统一计划和控制的有效系统,并称该集成系统为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MRP)系统,为了区别物料需求计划系统而记为MRPII系统。

MRP lI系统是对制造业企业资源进行有效计划的一整套方法, 也是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并使之畅通的动态反馈系统。

企业销售商品后,会根据客户信息、销售订单信息及产品出库单形成应收账款信息; 采购作业根据采购单、供应商信息、 收货单及入库单形成应付账款信息;根据采购作业成本、生产作业信息、产品结构信息以及库存领料信息等产生生产成本信息; 把应收账款信息、应付账款信息、生产成本信息和其他信息等记入总账。

(四)企业资源计划阶段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科技的进步,MRPII系统也逐步显示出其缺陷:企业之间竞争范围的扩大,要求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应具有更高的集成度;企业的竞争是综合实力的竞争,MRPII系统仅停留在对制造部分的信息集成是不够的;企业规模扩大化,多集团、多工厂要求协同工作,这些既要独立又要统一的资源共享管理是MRPI所不能解决的;MRP lI系统无法满足对信息的管理扩大到整个供应链的要求。

20世纪90年代,随着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的提出及发展,MRPII逐步吸收与融合其他先进思想来完善及发展自身理论,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一一企业资源计划(ERP)阶段。

ERP理论与系统是从MRP||发展而来的,它除继承了 MRPII的基本思想外,还扩展了管理的模块,融合了离散型生产和流程型生产的特点,扩大了管理的范围,更加柔性地开展业务活动,实时地响应市场需求。

此外,它还融合了多种管理思想,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因此,ERP不是对MRPII 的否认, 而是对它的继承和发展。 MRPII 的核心是物流, 主线是计划,伴随着物流的过程存在资金流和信息流。 ERP 的主线也是计划,但ERP的管理重心转移到财务上, 在企业整个运营运作过程中贯穿了财务成本控制的概念。

ERP的管理范围涉及企业的所有供需过程。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