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病疵成本控制是美国戴弗柯公司创造的一种降低产品病疵率、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
病疵产品也被称为生产损失,它是指由于原材料供应、人工安排和机器操作等方面的不完善而造成的没能满足客户特殊需要的产品。对一个企业而言,建立各种有效的病疵报告系统,以便监督病疵成本,控制病疵产品的生产,鼓励管理人员和员工制定和执行管理决策,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多年来,美国戴弗柯公司一直实行着两种不同的病疵报告系统。一种叫做特殊部门系统,另一种叫做“杂物箱”系统。
(1)特殊部门系统。特殊部门系统为每一个部门如生产、技术、销售等分别设置一个产品病疵账户,并将各账户中记录的病疵成本逐月反映在各部门的财务报表上。但是它没有在划清病疵责任方面做出任何努力。也就是说,各部门病疵账户中记录的病疵其责任并不一定应由本部门负责。事实上这种系统只是根据发生地点而不是责任记录产品病疵,因此很难起到控制和监督产品病疵的作用。
(2)“杂物箱”系统。“杂物箱”系统只要求设置一个病疵总账,集中所有的病疵成本,这祥虽然简化了记账手续,避免了各部门间为划分病疵责任所产生的摩擦,但是,这些是以牺牲责任观念为代价的。一个总账容纳了所有的病疵,也就等于容忍了所有不负责任的不良倾向。因此,这种系统在使用中更显出了它的不足。
为了改革现行病疵报告系统,戴弗柯公司开发了一个新的有效系统。该公司的管理人员认为,一个有效的病疵报告系统至少应该达到下列四个目标:
(1)收集和记录有关的病疵成本。
(2)为管理人员制定确认病疵水平及原因提供足够的信息。
(3)鼓励管理人员承担责任和控制病疵。
(4)如果有必要,为各部门的业绩评价和调整行动提供信息反馈。
新的报告系统建立在会计信息系统的总体目标基础之上,它的设计吸取了特殊部门系统和“杂物箱”系统的优点,同时也克服了它们的缺点。建立这一新的产品病疵成本报告系统的步骤如下:
(1)确认病疵产品范围。就是要划分正常工作和“病疵”工作。在确认一个产品的收入之前,按照技术工艺要求和说明书制造某一产品而从事的所有工作都被视为正常工作。反之,一旦一件产品的收入获得了确认,对该产品所从事的任何工作都被认为是病疵修复工作。该公司要待商品送至客户或被分配后才确认各项收入。所以,凡是在生产过程中因修复病疵产品而追加的人工、原材料和制造费用都被视作制造该产品的成本。然而,倘若某商品送至客户后才被发现有质量问题,这时修复次品所发生的费用则被归入病疵账户内。
(2)编制病疵成本补充资料报告。病疵成本包括与修复病疵有关的人工、差旅费、原材料、其他费用项目及必要的对外服务费用。为了准确地集中和报告有关病疵成本,首当其冲的就是要编制病疵成本的补充资料报告。
在编制补充资料报告时,需要应用各种工作编号、地点代码和病疵代码,以明确产生病疵的有关工作、地点和责任部门。例如,一个病疵控电板的工作编号为6005,又因产地在D厂,所以,完整的编号为6005—D—05(即工作编号—地点—病疵的责任部门代码)。这就说明,工作编号为6005的控电板有病疵,因为该病疵产生于D厂生产部门的制造过程,所以病疵的责任部门为D厂生产部门。
(3)编制病疵总结报告。各种病疵成本补充资科报告不仅可以作为登记病疵总分类账户的依据,而且还可以用来编制病疵总结报告。病疵总结报告是根据报告使用者制定决策的需要,在对有关病疵资料进行概括和整理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该报告对于制定有关作业、产品成本计算或生产效率的决策是非常重要的。管理人员通过该报告来收集有关业绩的反馈信息,以便对各部门和制造厂的效益做出正确的评价。
这种产品病疵成本报告系统的主要特点是:明确了各部门之间的经济责任,消除了因修复病疵产品而转移成本的纠纷,体现了责任会计的思想。除此之外,设计和实行新系统的成本远低于因注重产品病疵的决策而带来的益处。
我国一些企业也有类似戴弗柯公司过去的经验教训。这种新的产品病疵成本报告系统对我国一些企业控制和处理废品损失、“三包”费用,完善管理责任,提高经济效益等,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