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存货点(DP点)的递变规律

2022年5月30日09:42:56缓冲存货点(DP点)的递变规律已关闭评论

在供应链中,预测驱动的推式流程与订单驱动的拉式流程边界上的库存点称为缓冲存货点(Decoupling Points),简称DP点。预测的主要目的是试图对需求的不确定性进行管理,而订单驱动的业务活动和管理活动则建立在已知需求的基础之上。

缓冲存货点(DP点)的递变规律

图 4.2 DP点的表现形式

由图 4.2 不难发现, DP点呈现出以下递变规律。

从DP5 到DP1,缓冲存货点逐渐从上游往下游移动。成品存货离用户越来越近,产品的附加价值越来越高,客户订单响应的前置期(LT)越来越短,库存服务水平逐渐提高,但库存投资与库存风险也逐渐上升。相应地,缺货成本下降,但供应链的柔性减弱,逆向物流成本及在不同目标市场或客户之间调货的成本增加。

(1) DP1。 DP1 最靠近客户,因而库存服务水平较高,缺货成本较低。但库存投资与库存风险较高。一般而言,由于产品的多样性有限,按DP1 设置缓冲存货,很难满足不同客户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因而,弹性不足,柔性较弱。特别地,在需求信息不明朗或需求预测不准确的情况下,盲目地将存货置于下游,靠近目标市场,一旦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或与预期存在较大差异),存货或成为呆滞库存,将使企业蒙受巨大损失。而事实上,各目标市场上的需求往往不均衡(与客户购买力、市场供给和竞争等因素有关),这样就会出现一些地区供不应求,而另一些地区供过于求的局面,这无疑会增大企业的调货成本。按DP1 设置缓冲存货,在增大企业的储存成本,以及库存资金的机会成本的同时,还可能会使企业的缺货成本上升。

(2) DP2。按该方式设置缓冲存货,成品库存离客户的距离比DP1 远,从理论上讲,库存服务水平有所下降,但库存的盲目性得到了有效避免。特别地,由于库存集中存放,在接到客户订单后,直接从成品库将产品运送给客户,极大地提高了库存的共享性,相应地,企业在降低库存总投资的同时,有效地加快了库存周转,提高了库存周转率,缩短了库存周转期,库存管理的有效性明显增强。按该方式设置库存,其实质是“物流延迟”策略的具体体现。

(3) DP3。按DP3 设置缓冲存货,是订单驱动的库存控制策略的一种表现形式。该方式不设成品库存,只设置在制品或半成品库存,在接到客户订单后才开始组装产品,配送给客户。与前两种方式相比,客户订单响应的提前期有所增长,但能较好地满足客户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供应链的柔性增强。同时,库存总投资减少,库存风险降低。

(4) DP4。按DP4 设置缓冲存货,也是订单驱动的库存控制策略的一种表现形式。该方式同样不设置成品库存,只保有原材料和零部件库存,在接到客户订单后,根据订单进行生产,按订单进行配送。与DP3 相比,库存总投资进一步减少,库存风险进一步降低,但订单响应的提前期更长。

(5) DP5。该方式不设置库存,企业经营运作完全按订单驱动,包括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配送等。从理论上讲,企业可实现零库存、零风险,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也得到了满足,但订单响应的周期更长。

DP3~ DP5,企业的经营运作(包括产品的生产与配送)是在客户订单的驱动下进行的,生产与库存的盲目性得到了有效避免,其实质是“完全延迟”策略的具体体现。

综上所述,可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 DP1~ DP2 体现了预测驱动, DP3~ DP5 则体现了需求驱动;

第二, DP点好比一把“双刃剑”,将风险分割为两部分: DP点向下游移动意味着库存投资风险增大, DP点向上游移动意味着失去订单的风险增高;

第三,按DP2~ DP5 方式设置缓冲存货,均是实施供应链管理延迟策略的具体体现,其好处是既可以延迟不同客户对产品需求的差别化,满足买方的个性化需求,又可以降低企业的库存投资。即在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的同时,又降低了库存量,减少了投资,最终提高了投资周转率和投资收益率,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