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如何正确分配制造费用

2019年9月19日18:08:02作业成本法如何正确分配制造费用已关闭评论

运用作业成本法进行计算程序并不复杂,但需做好两个步骤的准备工作。下面将对作业成本计算的四个程序分别进行阐述。

作业清册准备。作业成本法实行之前首先要对组成间接生产的各种作业有充分的了解,即具体由什么作业组成,是多少作业。为了能保证获取有关的作业信息,企业在生产前应制订生产计划,确定生产产地及在何地从事何项作业;编制企业职员工薪表,将所有职员分配到具体工作地点并大概地界定作业领域。作业信息的获取可以通过绘流程图表,也可以通过下列途径:

①会计管理人员直接询问各部门的高级职员;

②请来咨询专家,由咨询专家与各部门的高级职员交谈;

③由高级职员负责提供本部门从事的作业信息;

④每个正常的工作月,所有职员均要填写详细记载各项作业的表格。

确定作业中心。作业的准备阶段将产生许多的作业项目,在一阶段就是要确认作业项目中的主要作业,作为作业中心。

成本量的选择。成本量是制造费用得以分配的依据,成本量可划分为:

①与数量相关的成本驱动因素,亦称数量基本成本驱动因素。它们导致了短期变动成本的发生,因此也应成为短期变动成本的分配的依据。

②与活动量相关的成本驱动因素,亦称活动量基础成本驱动因素。它们导致了长期变动成本的发生,因此也应成为长期变动成本分配的依据。作业成本法所讨论的就是这种与活动量相关的成本量。它主要包括以下四种:各种产品的生产批数(批次);接收货物订单的数目;发送货物订单的数目;采购、供应和顾客的订单数目。

由于这样对成本的划分使得固定成本的数额小,为了简化核算,固定成本的分配对产品单位成本准确性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成本项目的选择。成本就是专门用来汇集由同一成本量而引导起的各项成本,是指以某一成本量解释其成本变动的成本。通常,每个作业中心都要设置与之相应的成本项目,如果存在影响某成本项目的多重成本量,应按各成本量与成本的关系来分解该成本项目。

将归集起来的投入或资源分配到每一个作业中心的成本项目中。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