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点击
从字面上来讲,理解不值得定律的意思就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从心理学角度看,不值得定律反映了人的一种心浮气躁的心理——倘若一个人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做的工作,那么他往往会对工作持敷衍了事的态度。因此,无论做什么,如果能够让自己发现其“值得去做”的价值,结果往往会好很多。
经典案例
不值得定律是一种心理现象。在正常情况下,如果一个人从主观上认定某件事是不值得做的,那么在做这件事的时候,他就不会心甘情愿地、全力以赴地去把它做好,即便做好了,他也不会有成就感。
美国著名的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沃尔特·克朗凯特很小的时候就对新闻感兴趣。14岁时,他还成为了校报《校园新闻》的小记者。学校每周还会请休斯顿一家日报社的新闻编辑弗雷德·伯尼先生来给小记者们讲授一个小时的新闻课程。有一次,克朗凯特被安排写一篇关于学校田径教练卡普·哈丁的文章。可是,那天正是克朗凯特一个好朋友的生日,他必须去参加朋友的生日聚会,于是克朗凯特只好胡乱对付了一篇稿子交了上去。第二天,克朗凯特被弗雷德叫到了办公室。弗雷德很生气地说:“克朗凯特,你的文章糟糕极了,根本就不像一篇采访稿,该问的没问,该写的没写,你甚至连被采访者是干什么的都没弄清。克朗凯特,你应该记住,如果有什么事情值得去做,就得把它做好。”
从此,“如果有什么事情值得去做,就得把它做好”这句话便成了克朗凯特的座右铭,一直鞭策着他。
这则故事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究竟一件事“值得”与“不值得”在于我们自己如何衡量。值得做的工作应该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适合我们的个性与气质,并能让我们看到希望,因为如果我们做的是自己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那么即使成功,我们也不会觉得自己是成功的,而如果我们是在做自认为值得做的事情,则会认为每一次进步都很有意义。
智慧启示
那么,究竟如何判断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做呢? 一件事是否值得去做通常取决于以下三个要素。
第一,价值观。一般而言,只有符合我们的价值观的事情,我们才会满怀热情地去做。
第二,现实的处境。同样一件事,在不同的处境下完成,我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第三,个性和气质。例如,追求事业有成的人往往喜欢做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事情,而追求稳定的人往往则认为无风险的事情才是值得做的。
因此,每个人在做选择时,都要理性地对待内心的“值得”与“不值得”,做出适合自己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