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Strategy)最早是军事方面的概念,指军事将领指挥军队作战的谋略,战略的特征是发现智谋的纲领。
在中国,“战略”一词历史久远,“战”指战争,“略”指“谋略”。春秋时期孙武的《孙子兵法》被认为是中国最早对战略进行全局筹划的著作。在现代,“战略”一词被引申至政治和经济领域,其含义演变为泛指统领性的、全局性的、左右胜败的谋略、方案和对策。
著名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认为,战略的本质是抉择、权衡和各适其位。在管理学领域,通常将战略定义为,组织为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谋求长期的生存和发展,有效地运用组织的内部资源,对组织全局性的目标、方针进行运筹规划。
明茨伯格认为,人们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赋予战略不同的内涵,即人们可以根据需要来接受各种不同的战略含义。明茨伯格认为,从企业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战略表现为一种计划(Plan),而从企业过去发展历程的角度来看,战略则表现为一种模式(Pattern)。
如果从产业层次来看,战略表现为一种定位(Position),而从企业层次来看,战略则表现为一种观念(Perspective)。此外,战略也表现为企业在竞争中采用的一种计谋(Ploy)。这是关于企业战略比较全面的看法,即著名的5P 模型。
这一理论认为,所有的战略是一种抽象概念,它存在于需要战略的人们的头脑之中,体现于战略家们对客观世界固有的认识方式。
从战略在经济管理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本质特点来考虑,可以将企业战略定义为:企业根据市场状况,结合自身资源,通过分析、判断、预测,设立远景目标,并对实现目标的发展轨迹进行的总体性和指导性的谋划。企业战略界定了企业存在的使命、产品与市场范围、发展方向经营、竞争优势和协同作用等坐标,明确了企业的经营目标和行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