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格马利翁效应及作用

2019年9月11日16:49:00皮格马利翁效应及作用已关闭评论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教育心理学中的术语,意思是对受教育者进行心理暗示:你很行,你能够学得更好……从而使被教育者认识自我,挖掘潜力,增强信心,变压力为动力,快速适应岗位需要。在现代企业里,翁格玛利效应不仅传达了管理者对员工的信任度和期望值,还更加适用于团队精神的培养。即使是在强者生存的竞争性工作团队里,许多员工虽然已习惯于单兵突进,我们仍能够发现翁格玛利效应是其中最有效的灵丹妙药。

1. “皮格马利翁效应”能促使受激励者化压力为动力,快速适应岗位需要

士光敏担任日本东芝会社社长时,坚持“尊重人就得委以重任”的用人原则,有十分之才,交给十二分的重担。士光敏坚持内部聘才的原则,即企业不管需要什么人才,基本上不外聘,一般都从内部提拔使用,使员工得到锻炼的机会。对那些暂时未获提升的员工也有一种心理暗示,相信只要自己努力,机会肯定会降临。正是这种信任式的管理法,使东芝获得了快速发展。

联想集团,有一个“小马拉大车”的用人理论,也是充分发挥了“翁格玛利效应”。不管你才大才小,你都能获得略大于自身能力的舞台。“小马拉大车”使“小马”感受到集团的信任,自然会不断地追求进步,以便更快地适应工作。而当业务成熟了,长成“大马”了,很快又会有更大的车要拉。

2. “皮格马利翁效应”传达了管理者对员工的信任和期望值

被管理界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就是善用“翁格玛利效应”的管理高手。他首创了“电话管理术”,经常给下属包括新招的员工打电话:“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就是想问一下你那里最近的情况如何?”当下属回答说还算顺利时,松下又会说:“很好,希望你好好加油。”这样,使接到电话的下属每每感到总裁对自己的信任和看重,精神为之一振。松下从不对员工保密技术,即使是新招进来的工人,也是毫无保留地把制造工艺和技术传授给他们。有人担心这样做会造成技术泄密事故,但松下却不担心。他说,技术只应对外保密,而不能对员工保密。他这样做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自愿自发地维护公司的技术和商业秘密,因而公司从未出现技术泄密事故。松下在招聘人才时,一般只选中才,他认为高才未必愿意埋头苦干,且易跳槽。而中才反而会踏踏实实地工作,更珍惜来之不易的升迁机会。许多人在“翁格玛利效应”的作用下,勤奋工作,逐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高才。

3. “皮格马利翁效应”还体现于培养团队精神

丰田汽车公司积极推行“非正式教育”,开展各种文体活动,设立了谈心部,消除了员工精神上的孤独感,建立了互相信赖的人际关系。公司鼓励员工提合理化建议,参与“动脑筋创新”活动,使员工的团队精神得到增强。这种“非正式教育”,使员工普遍得到了“信任暗示”,激发了创造力。

4. 当下属出现失误时,更需要“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激励

因为“失败是有教导性的。真正懂得思考的人,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和成功一样多”(管理专家约翰·杜威)。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助手贝特福特,有一次因经营失误使公司在南美的投资损失了40%,贝特福特正准备挨骂,洛克菲勒却拍着他的肩说:“全靠你处置有方,替我保全了这么多的投资,能干得这么出色,已出乎我们意料了。”这位因失败而受到赞扬的助手后来为公司屡创佳绩,成为公司的台柱子。

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管理专家逐渐认识到,作为企业的团队要想恢复竞争活力,必须激励和善用企业的人才。不管是国外的企业,抑或是国内的企业,也都开始利用团队的工作方式。而有些公司因此成功地扭转了企业的命运,则更加助长了企业界对团队管理的兴趣。我们都知道,团队管理可以产生正协同效应,也就是说,团队的产出比成员单个工作的产出之和大,因为翁格玛利效应可以刺激个人的努力,所以2 加2 可以等于5。今天,积极的企业领导者不但把翁格玛利效应看成生存的工具,而且把它作为团队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