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服务分级的主要理论

2019年9月7日14:09:31客户服务分级的主要理论已关闭评论

1. 80/20法则

早在19世纪末,意大利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维尔弗里多·帕累托(Vilfredo Pareto)研究英国人的收入分配问题时发现,大部分财富流向小部分人一边。还发现某一部分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与这一部分人所拥有的财富的份额,具有比较确定的不平衡的数量关系。而且,进一步研究证实,这种不平衡模式会重复出现,具有可预测性。经济学家把这一发现称为“帕累托收入分配定律”,认为是“帕累托最引人注目的贡献之一”。

现实生活中确实大量存在“帕累托现象”(亦可称为80/20现象)。日常生活中,细心的酒吧老板会觉察到,经常光顾酒吧的顾客中,大约两成的顾客为八成的啤酒销量买单;20%的优质客户为银行提供了80%的利润;20%的驾驶员引发了80%的交通事故;女士们80%的时间穿她们拥有的20%的衣服;每月80%的电话消费都是与20%的朋友进行通话等。如果不拘泥于数字的精确性,“80/20法则”揭示了一个道理:一小部分原因、投入和努力,通常可以产生大部分结果、产出或收益;反过来看,人们所付出的绝大部分努力,实际上与既定目标成果无关。“帕累托法则”所提倡的经营指导思想,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执行方略。“帕累托法则”将80/20作为确定比值,本身就说明了经营企业不应该面面俱到,而应侧重抓关键的人、关键的环节、关键的岗位、关键的项目。这一企业经营法则之所以得到国际企业界的普遍推崇,就在于它用20%的比例,确定了经营者管理的大视野,让企业家们知道,要想使自己的经营管理突出重点,抓出成效,就必须首先弄清楚企业中20%的经营骨干力量、20%的重点产品、20%的重点用户、20%的重点信息、20%的重点项目到底是哪些,从而将自己经营管理的注意力集中到这20%的重点经营要务上来,采取有效的倾斜措施,确保重点突破,进而以重点带全面,取得企业管理能力的整体提升。

美国和日本的一些国际知名企业的经营管理层都很注重运用“帕累托法则”进行企业经营管理运作,不断调整和适时确定企业阶段性的20%的重点经营要务,注重从“帕累托法则”这一经营法则中,体会如何采用得当的方法,使下属企业的经营重点也能间接地抓上手、抓到位、抓出成效。正因为成功地运用了“帕累托法则”,所以,总能将一个规模很大的企业管理得有条不紊,并使那些重点经营要务在倾斜性管理中得到突出,并有效发挥带动企业整体性经营全面发展的“龙头”作用。

将“帕累托法则”运用到客户管理中,企业起码应该得到三点启示:其一,明确自己企业的20%客户;其二,明确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倾斜性措施,以确保20%客户的业务取得重大突破;其三,抓住重点客户,带动中小客户。企业可以依照客户的重要性,制订相应的服务手段和优惠措施,巩固20%的优良客户;同时要注意捕捉80%客户中的潜在客户,促使他们向20%的优良客户转化,从而提高企业客户的管理能力。

2. ABC分类法

1951年,管理学家戴克(Dickie)将“帕累托收入分配定律”(即80/20法则)应用于库存管理,命名为ABC法。1951年至1956年,朱兰将ABC法引入质量管理,用于质量问题的分析,被称为排列图。1963年,美国著名的管理大师德鲁克(Drucker)将这一方法推广到全部社会现象,使ABC法成为企业普遍应用的、提高效益的管理方法。

比如ABC企业营销管理的内容是:企业在对某一产品的顾客进行分析和管理时,可以根据用户的购买数量将用户分成A类用户、B类用户和C类用户。由于A类用户数量较少,购买量却占公司产品销售量的80%,企业一般会为A类用户建立专门的档案,指派专门的销售人员负责对A类用户的销售业务,提供销售折扣,定期派人走访,采用直接销售的方式。而对数量众多,但购买量很小,分布散的C类用户则可以采取利用中间商、间接销售的方式。

应当说明的是,应用ABC分析法,一般是将分析对象分成A、B、C三类。但我们也可以根据分析对象重要性分布的特性和对象的数量大小分成两类或三类以上。

不管是叫“80/20”还是叫“ABC”,该分析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在决定一个事物的众多因素中分清主次,识别出少数的但对事物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和多数的但对事物影响较少的次要因素,因此采用该管理方法的基本步骤也就是识别出最重要的对象,然后确定重点对象的管理方式。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