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形式主义的ISO 9000认证没有意义
提到质量管理,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ISO 9000。很多中国企业都做过ISO 9000认证,但一般用多长时间呢?目前的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最多用3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完成ISO 9000认证。有的企业甚至是花几万元买个证书,这样没有任何意义。
但ISO 9000确实是个好东西。ISO 9000又被叫作质量保证体系,是国际标准,是中国企业将产品出口到国外首先要进行认证的一个标准。在运用中,却被完全歪曲了。假设ISO 9000为大学课本,目前中国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只处于小学六年级。那么让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来读大学课本,肯定是有困难的。难怪很多企业把ISO 9000的文件都放在柜子里。
多年前,我走访过一家企业,在品质部,我看到一个挂了锁的柜子,于是就问品质部经理,那柜子里是什么,为什么还挂着锁,那么保密?品质部经理回答说,是ISO 9000的文件。那为什么不拿出来用呢?因为用不起来,差距太大。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究其原因,还是管理基础不完善。
2. 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
质量管理的发展大致要经历三个过程,目前,很多企业仍处于质量意识阶段,也就是质量管理的最基础阶段。前文讲到,中国的企业大多是小学六年级的水平,要想提升自己,应该先读初中,具体说是初一,也就是5S管理。因为5S管理是提高员工素质和提升员工质量意识的最好管理方案。
初一读完了要读初二,初二是什么呢?叫IE,就是工作的标准化。员工素质高了,工作的标准化也要跟上,不然仍是野蛮作业。初二读完读初三,初三是TPM。
初三读完读高一,就是SPC(统计过程控制),再到高二的QCC(品管圈活动),接着是高三的TQM(全面质量管理)。
读完高中再读大学,就是ISO 9000。大学读完读研究生,即6δ管理,一百万产品中只有3~4个不良品,那么平均合格率就可达到99.9997%。研究生读完了读博士,即ZD(零缺陷管理)。这就是整个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