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决定要把自己推销出去了,发动亲戚朋友介绍对象。现在问题来了:时间有限,待相亲的人数众多。怎样在众多待选对象中尽快地找到合适的男友呢?
首先,确定待选对象的人数;其次,确立目标,即挑选一名优秀者作为结婚对象。小李当然希望这个人是足够好的,甚至是最好的。但要从众多人里面选出最好的一个并非易事,她该怎么做才能争取到这个结果呢?
首先要把每个人都接触一遍,了解每个人的情况,将各项素质分别打分,找出那个最优秀的人。但现实中这似乎不太可能。因为第一,每个人你只能约会一次,而且只能当场决定选择还是放弃,一旦你选择了其中一个,你就没有机会再约会别人了。在生活中,大多数情况下机会是不等人的,等你左挑右选,把一切都规划好了,人家可能早就成了别人的如意郎君。
也许你会说这些人不就相当于篮子里的苹果吗?要从一篮子苹果当中挑出一个最好的,逐个比较是最佳法则,因为每一个都可能是最好的,也可能是最差的。但是请不要忘了,约会和选苹果是不一样的,挑选苹果可以把两个拿起来比一比,苹果在同一个篮子里,而且在你的掌控之下,即是说这些苹果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集合,等你检阅。但是,正如上面已经说明的,在这个过程当中,一次只能同时跟一个候选人约会,每次约会后就必须立刻决定这个人有没有可能是最好的一个,虽然有很多人你还没约会过。一旦某位幸运的男士中选,你就不再约会。还有一个规则必须遵守,约会之后你一旦决定淘汰这个人,他就永远出局了。你不能和每个候选者约会后,再把他们贴上排名的标签,收藏起来,最后才从里面挑最好的一个。
显然,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过程,如果你太早结束约会过程,过早地做出选择,就等于放弃了在那群还没约会的对象中,找到一个比现在更好的伴侣的机会,仓促的婚姻将使你终生悔恨,这种事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另一个极端是如果你挑来选去迟迟拿不定主意,最好的那个又可能已经从指间溜走,要补救也来不及了,这种事在现实生活中也是经常发生的。
那么到底有没有一个避免上述两种极端问题产生的办法呢?经济学教你一个策略,就是能够给你最大成功机会的策略。也许到现在还在疑惑,但是可以明确的是:小李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那就是最大的成功机会。这样的话,问题就简单多了,因为小李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一切具体化,只要靠自己就可以独立做出决定。
说起来轻松操作起来并不轻松,而且不能保证小李一定能如愿,但是绝对可以增加达到目的的机会,这和买彩票不一样,无论你花费多少心思在上面,结果都取决于运气。而在相亲过程中,只要小李策略正确,就能取得不错的成果。
我们来分析一下,小李不应该选择第一个遇到的人,因为他在众多候选对象(假定100个)当中名列第一的机会只有1%,这个几率可以说是非常的渺茫。同样地,第二个人,第三个人,甚至后面的人,情况都一样,每个人都只有1%的机会可以成为100个人当中的第一名。这时,小李如果真心想要找到最好的,就不应该随机选择。
但是,这里要抛弃一个不成熟的观点,假如小李约会的第一个碰巧是最好的那个呢?小李把他淘汰掉了,岂不是遗恨终生吗?但是这里我们谈的是策略,而不是命运或缘分,只要你不是十分迷信,就一定会承认,与其把自己的未来交给概率,还不如自己掌握更好些。
刚刚说过,小李不应该选择第一个出现的对象,因为第一次约会就碰到最佳伴侣的机会微乎其微,只有1%。即使这个人真的很优秀,小李也要忍痛割爱,因为她当时无法知道在这100人里,他到底排在什么位置。
一个最有效的方法是:将前面遇到的一组人作为试验品,之后如果遇到比这组人更好的对象,就可以考虑嫁给他了。小李要做的就是从前一组人当中获取一些经验,作为评估他人的基础。那么要抽取多少样本做出实验品才算合适呢?
这是一个两难选择,如果小李抽取的“样本”太少,得出的结论可能并不准确;可是如果小李取样太多,结论倒是准确了,可是又很有可能错失最佳选择(他正好在取样里,被牺牲掉了)。那么,有没有个最佳样本数存在?如果有,那么该是多少?
麦穗理论
苏格拉底的3个弟子曾向老师求教: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苏格拉底把他们带到一块麦田,要求他们沿着田埂直线前进,不许后退,而且仅给一次机会选摘一枝最大的麦穗。
第一个弟子走几步看见一枝又大又漂亮的麦穗,高兴地摘了下来。但是他继续前进时,发现前面有许多比他摘的那枝大,只得遗憾地走完了全程。第二个弟子吸取了教训,每当他要摘时,总是提醒自己,后面还有更好的。当他快到终点时才发现,机会全错过了,只好将就着摘了一个。第三个弟子吸取了前两位的教训,当他走到1/3时,即分出大、中、小3类,再走1/3时验证是否正确,等到最后1/3时,他选择了属于大类中的一枝美丽的麦穗。虽说,这不一定是最大最美的那一枝,但他满意地走完了全程—因为他知道,自己已经尽可能争取到最好的结果了。
注意那个结果最好的弟子的策略:1/3。为什么这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比例呢?
事实证明,选择最佳对象的最好搜寻策略,就是在冷静地比较若干样本后,选择下一个高于他们全体的那一个。失去最佳选择的风险约有1/3,但是你已经竭尽所能了,而且你还有大约1/3的机会在100个当中挑中最想要的那一个。其实当你在100个人当中挑选时,1/3的机会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同时,小李还可以附加其他手段加深对候选对象的了解。在生活中,即使没谈过恋爱,小李对异性也有了解,例如小李的父兄、亲属、朋友、同学等,在很大程度上,小李已经知道什么样的男人可以交往,什么样的男人不能交往。也就是说,小李心中早已有了一个标准,这些也可以增加成功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