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管理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及思想准备

2019年8月22日23:08:08科学管理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及思想准备已关闭评论

二、科学管理理论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

19世纪后半叶,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对外实行保护关税、扶植产业资本的政策,对内通过大规模修建铁路,发展资本主义农业,实行保护和扩大国内市场的政策,资本主义工业得到迅猛发展。从1859年到1909年,仅半个世纪的时间,美国加工工业人数增加了4倍,工业总产值增加了10倍,资本总额增加了17倍。 伴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经济危机开始频繁爆发,社会迫切需要一种科学的管理理论来维护和推动其发展。

1.经济危机频繁爆发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其特有的经济危机频繁爆发,美国从南北战争结束到19世纪末共发生了四次大的经济危机(1866年、1873年、1882年、1893年)。在经济危机的推动下,资本家竞相采用先进的技术,进行设备更新,不断提高资本的有机构成,以便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和保持竞争地位。这带动了一批产业(如钢铁工业、机械工业、石油工业)的发展,美国资本主义工业逐步过渡到更为先进的技术基础上。生产技术越是复杂、越是先进,就越要求管理要遵循生产过程的固有规律,而不能再是放任自流的经验管理,管理的科学化成为生产技术变革的必然要求。

2.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加快

一般来说,实现工业化进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资本和技术最为重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国际市场的开拓(包括殖民地和战争掠夺),资本主义各国集聚了雄厚的资本,并最终形成了近代全球的大工业市场体系,为资本主义各国逐步走上工业化道路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是促进了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市场的扩展和蒸汽机的发明导致了工业革命的爆发,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的发展。但是随着资金的积累和技术的发展,组织、控制、管理和利用这些大量资金的拙劣方式逐渐成为提高生产效率的障碍,这种现象在生产车间更为严重。劳动的高度专业化对标准化的生产方法和作业程序以及工作的协调化、系统化和一体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企业规模扩大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使得大批中小企业纷纷倒闭,生产和资本更加集中,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大型垄断企业相继出现。有些企业,特别是重工业企业,为了更有效地利用资源,以便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必须扩大规模。企业规模的扩大对如何合理地利用资源和有效地组织生产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管理挑战,所有权与经营权逐渐分离,越来越需要管理职能的专门化,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以维护资本主义的社会关系。

4.美国劳动生产率提高缓慢

美国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完成了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许多工厂发展成为生产多种产品的大企业,但是当时美国劳动生产率提高缓慢,仅略高于人口的增长,许多工厂的生产能力远低于定额水平,很少能够达到60%,美国总统罗斯福呼吁工业界提出新方法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随着美国生产力的发展,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大量涌入,他们多集中在美国沿海的一些工业城市。这些移民大多数是来自农村的身体健壮的农民,他们成为资本家雇佣的绝好对象,这适应了当时企业规模扩大的要求,但是由于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没有技术,所以只能干体力活,而不能作为广泛运用机器来进行生产的产业生产者。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管理方法,能在短期内将这些非工业劳动者培训成为适应工业生产要求的熟练工人。

5.股份公司大量出现

这一时期,美国企业的组织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股份公司,这标志着资本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分离。作为股份的占有者,资本所有者并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关心的只是股息的多少和股票行情的涨落。作为经营者的企业家们,负责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成了为资本家服务的专门经营者。他们既掌握了生产技术方面的专门知识,又有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这些企业家的出现也为科学管理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6.劳资矛盾激化

19世纪下半叶,随着资本的不断集聚、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信息传递技术的发展,整个世界经济连为一体,国际大市场形成了,从而国际分工体系逐渐建立起来。国际分工的到来使世界各国能够发挥其经济优势,人力及物力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产品变得越来越丰富,劳动力资源的使用相对变得越来越少,劳动成本急剧下降,产品价格降低。资本家通过价格战去争夺市场,工人的实际工资在不断下降,劳资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从19世纪7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经历了五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1873年、1882年、1890年、1900年和1907年),每次危机都使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劳资矛盾激化,罢工持续不断。由于没有系统的管理理论作为指导,也没有适用于工业化大生产的管理方式,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

在美国,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和资本家对工人阶级剥削的加深,社会矛盾更加激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资产阶级一方面通过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相对剩余价值。另一方面,通过延长劳动时间和降低工人工资,增加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这激起了工人阶级的强烈反抗。工会组织的出现推动了斗争的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纷纷罢工要求缩短工作时间,增加工资。由于这一时期每年都有大批移民涌入美国,劳动力相对供过于求,所以资产阶级对工人的罢工有恃无恐,工人采取的公开对抗的斗争方式往往难以奏效,便采取消极怠工的方式,暗中限制产量,以保护自己的利益。所有这些都使资本家焦虑不安,不得不改进管理方法,寻求新的出路,这是促使科学管理产生的一个重要直接原因。

7.美国铁路工业发展迅速

19世纪后半叶,铁路是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第一个出现的巨型企业,该种巨型企业的出现为管理提出了新要求。由于该种企业的工作地点分散在几百个车站和几千英里的铁路线上,管理当局不可能经常派人到现场视察,所以必须建立相应的通信系统,以便对整个公司的业务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列车的运行必须做到准时、安全,这就要求建立一套科学的计划和协调措施。铁路职工众多,少的有几千人,多的则有几万人,而且工作种类繁多,分布地区广泛,因此必须建立严密的组织结构,对工人进行有效的管理。总之,铁路巨型企业的出现对企业管理的科学化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