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管理的基本程序

2019年8月7日09:40:53目标管理的基本程序已关闭评论

目标管理通过一种专门设计的过程使目标具有可操作性,这种过程一级接一级地将目标分解到组织的各个单位。

组织的整体目标被转换为每一级组织的具体目标, 即从整体组织目标到经营单位目标,再到部门目标,最后到个人目标。 在此结构中,某一层的目标与下一级的目标连接在一起,而且对每一位员工而言,目标管理都提供了具体的个人绩效目标。 因此,每个人对他所在单位的成果贡献都很关键。 如果所有人都实现了他们各自的目标, 则他们所在单位的目标也将达到,而组织整体目标的完成也将成为现实。

目标管理的具体做法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目标的设置; 第二阶段为实现目标过程的管理;第三阶段为测定与评价所取得的成果。

1.目标的设置

这是目标管理最重要的阶段,第一阶段可以细分为四个步骤:

(1)高层管理预定目标,这是一个暂时的、 可以改变的目标预案。 即可以上级提出,再同下级讨论; 也可以由下级提出,上级批准。 无论哪种方式,必须共同商量决定; 其次, 领导必须根据企业的使命和长远战略,估计客观环境带来的机会和挑战,对本企业的优劣有清醒的认识。 对组织应该和能够完成的目标心中有数。

(2)重新审议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 目标管理要求每一个分目标都有确定的责任主体。 因此预定目标之后,需要重新审查现有组织结构,根据新的目标分解要求进行调整, 明确目标责任者和协调关系。

(3)确立下级的目标。 首先下级要明确组织的规划和目标,然后商定下级的分目标。 在讨论中上级要尊重下级,平等待人, 耐心倾听下级意见,·帮助下级发展一致性和支持性目标。 分目标要具体量化,便于考核; 分清轻重缓急,以免顾此失彼; 既要有挑战性, 又要有实现可能。 每个员工和部门的分目标要和其他的分目标协调一致,支持本单位和组织目标的实现。

(4)上级和下级就实现各项目标所需的条件以及实现目标后的奖惩事宜达成协议。 分目标制定后,要授予下级相应的资源配置的权力,实现权责利的统一。由下级写成书面协议,编制目标记录卡片,整个组织汇总所有资料后,绘制出目标图。

2.实现目标过程的管理

目标管理重视结果,强调自主、自治和自觉,但并不等于领导可以放手不管,相反由于形成了目标体系,一环失误,就会牵动全局。 因此领导在目标实施过程中的管理是不可缺少的。 首先进行定期检查,利用双方经常接触的机会和信息反馈渠道自然地进行;其次要向下级通报进度,便于互相协调;再次要帮助下级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问题,当出现意外、 不可测事件严重影响组织目标实现时,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手续,修改原定的目标。

3.总结和评估

达到预定的期限后, 下级首先进行自我评估,提交书面报告;然后上下级一起考核目标完成情况,决定奖惩;同时讨论下一阶段目标, 开始新循环。 如果目标没有完成, 应分析原因总结教训,切忌相互指责, 以保持相互信任的气氛。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