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管理的启示
企业领导在绩效考核中,如果对被考核者的某一绩效要素的评价较高,就会导致对该人所有的其他绩效要素也评价较高;反之,如果对被考核者的某一绩效要素的评价较差,则会导致他对该人所有的其他绩效要素也评价较差。因此,领导者不应以一种“以偏概全”的心理评估员工绩效,造成“一好百好,一差百差”的晕轮效应。也不能因为一个员工某一次的任务没有完成好,就认为该员工没有能力,不再重用,损失将才。
有一次,一位朋友向林肯推荐了一位才识过人的阁员,但是总统在约见他之后,却不想启用这位人才,他告诉朋友说,这个人不修边幅、邋邋遢遢,他本人很不喜欢这样的人,因此不会用他。
这样一位伟大、英明的总统怎么也会犯以貌取人的错误呢?这也许让人感到奇怪。那位朋友也很气愤于林肯对于面貌的偏见,于是愤怒地责怪林肯以貌取人,说任何人都无法为自己的天生脸孔负责。这时林肯说:“一个人过了四十岁,就应该为自己的面孔负责。”那位阁员固然可能在某一领域做过大量深入的研究、就某些问题有着精辟过人的见解,但是如果他连约见总统的事都不放在心上,不能做到以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总统,那么总统又怎么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判断出这个人是可用的、是值得信任的呢?
虽然林肯以貌取人也有其可圈可点之处,我们却不能忽视第一印象的巨大操纵作用,因而必须通过提高自身修养来提升自己的形象,为将来的成功奠定基础,搭好台阶。
对人际交往的启示
一个人外在的形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表示了他的品位、地位等方面,但是光以外貌取人,难免会犯错误。有时候,身份显赫的人为了保持低调而表现的平易近人,甚至穿戴平平让你一点都看不出来,如果你一不小心“狗眼看人低”就会得罪人;有时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抓住了人们趋炎附势的心理,装出一副衣冠楚楚的样子,很容易让人上当受骗。有时以貌取人会识错人,如果要想使自己交的朋友不是烂肉,就必须从其他方面着手,而不是光以貌就能决定一个人的为人处世和品质的。一只还是两只眼睛看人,将决定着你是否有正确的选择。
汉代杨雄曾说:“行轻则招辜,貌轻则招辱。”“行为举止轻率,就会招致罪过;衣饰相貌不整,就会招致羞辱。”这句话的确非常有道理。古往今来,大家都知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道理。如果你仅凭外表就判定一个人,恐怕就会错失良机和人才。
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在她对卡列宁钟情时,觉得对方的一切都那样美好,甚至连他耳朵上的那颗痣也显得那么协调,不可缺少。但当她对卡列宁生厌时,就觉得对方的一切都那么丑恶,而耳朵上那颗痣则特别刺眼、恶心。这种心理反应,就是我们所说的晕轮效应在作祟。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识人要看内心,不要被别人的外表蒙蔽了眼睛,更不要让“以貌取人”来操纵着我们的判断结果。评价一个人,需要多方面考察,从整体上来下结论。
从整体上看人,就是要从德、识、才、学、体这五个基本方面,也就是按人才所构成的基本要素来评定。五者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它们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不能只见一点而忽略了其他几点。这就需要用整体性的综合思维方式,把事物经分析之后的各个方面、层次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去认识,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诗告诉人们,识人知人时采取不同的认识角度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如果从上往下看,会把人看矮了;如果从下往上看,会把人看高了;如果从近往远看,会把人看小了;至于门缝里看人,会将人看扁了的。
对生活的启示
把人的各个方面的表现、情况联系起来,从整体上把握人的本质和主流,不能一叶障目,也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坐井观天。要看一个人在工作中的表现如何,对待事业、家庭和自身的态度如何,对待社会公益事业的态度如何,在喜怒哀乐时的情绪表现如何,在得志和失意时的表现又如何,又是如何对待金钱、名誉、地位这些东西等,只有在尽可能多了解和了解透彻的前提下,才能形成对一个人的正确的认识。用两只眼睛看人,不要被晕轮效应所操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