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内部布置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仓库内作业的灵活性和有效利用仓库内部的空间。仓库内部布置应在保证商品储存需要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到库内作业的合理组织,协调储存和作业的不同需要,合理利用仓库空间。
商品保管和出入库作业是在仓库内进行的两种基本作业形式。按照仓库作业的主要内容,仓库可以分为储备型和流通型两大类。这两类仓库由于主要作业内容不同,对仓库的布置要求也有所不同。
1.储备型仓库的布置
储备型仓库是以商品保管为主的仓库。在储备型仓库中储存的商品一般周转较为缓慢,并且以整进整出为主。储备型仓库主要目的是增加商品储存量,仓库布置的重点是在尽可能压缩非储存面积的基础上,增加储存面积。
在储备型仓库内,除需要划出一定的商品检验区、商品集结区,以及在储存区内留有必要的作业通道之外,仓库的主要面积应用于储存商品。检验区是为了对入库商品进行验收作业,集结区是为了对商品出库时进行备货作业。根据仓库内货位布置及商品出入库的作业路线,在储存区内还需要规划出必要的作业通道。
储备型仓库的布置特点要突出储存面积占仓库总面积的比例。为此,就必须严格核定各种非储存区域的占用面积。仓库内非储存面积一般包括商品出入库作业场地、作业通道、墙距和垛距。在核定作业场地,即检验区和集结区时,要考虑仓库平时出入库的商品数量。一般来说,仓库出入库作业量增大,这些区域也应该相应扩大,以保证及时、有效地组织商品出入库作业。核定作业通道所需面积时,一方面,应该注意在合理安排出入库作业路线的基础上,适当减少作业通道的数量和长度;另一方面,应合理确定作业通道的宽度,此时主要应考虑使用机械设备的类型、尺寸、灵活性及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等。
2.流通型仓库的布置
流通型仓库是以商品收发为主的仓库,例如批发和零售仓库、中转仓库,以及储运公司的以组织商品运输业务为主的仓库等。在流通型仓库中,储存的商品一般周转较快,频繁地进行出入库作业。对于流通型仓库来说,为了适应仓库内大量商品经常性地收发作业的需要,在进行仓库布置时必须充分考虑提高作业效率的要求。
在流通型仓库中,商品经过验收后首先进入储存区,在储存区内,按一定要求进行密集堆码。商品在储存区集中保管,然后经拣货及出库准备区出库。随着商品出库,拣货区的商品不断减少,然后从储存区向拣出货位上进行补货。确定拣货及出库准备区面积的大小主要应考虑商品出库作业的复杂程度和作业量的大小。作业越复杂,作业量越大,作业区域也应该越大,以避免作业过程中作业场地过于拥挤、相互干扰,降低作业效率。
与储备型仓库相比较,流通型仓库的布置有不同的特点,主要区别是缩小了储存区,增加了拣货及出库准备区。拣货及出库准备区的作用就是为了方便商品出库作业。在流通型仓库里,备货往往是一项复杂且工作量大的作业,各种商品按一定次序分别安排在各个货位上。进行备货作业时,作业人员或机械在货位间的通道内巡回穿行,将需要的商品不断拣出,送往集结区发运。
对于流通型仓库来说,仓库布置不以提高面积利用率为主,而要综合考虑各种需要。实际上,仓库储存的商品周转越快,储存面积相对也越小。
流通型仓库具有时间调整和价格调整的功能,同时,它是一个利润增值中心。它的保管方式不仅要求提高储存效率,更要求及时、准确、迅速地满足顾客的物流服务需求。流通型仓库不仅为物流合理化提供了条件,更重要的是为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开辟了一条途径,流通型仓库在仓储业中显得越来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