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库主要由下列单位组成:
(一)冷却间
用于对进库冷藏或需先经预冷后冻结的常温食品进行冷却或预冷。水果、蔬菜在进行冷藏前,为除去田间热,防止某些生理病害,应及时逐步降温冷却。鲜蛋在冷藏前也应进行冷却,以免骤然遇冷时,内容物收缩,蛋内压力降低,空气中微生物随空气从蛋壳气孔进入蛋内而使鲜蛋变坏。此外,肉类屠宰后也可加工为冷却肉(中心温度0℃~4℃),能作短期储藏,肉味较冻肉鲜美。对于采用二次冻结工艺来说,也需将屠宰处理后的家畜胴体送入冷却间冷却,食品温由35℃降至4℃,再进行冻结。冷却间的室温为-2℃~0℃,当食品达到冷却要求的温度后成为“冷却物”时,即可转入冷却物冷藏间。当果蔬、鲜蛋的一次进货量小于冷藏间容量的5%时,也可不经冷却直接进入冷藏间。
(二)冻结间
对于需长期储藏的食品由常温或冷却状态迅速降至-18℃~-15℃的冻结状态,使冻结终温的食品成为“冻结物”。冻结间是借助冷风机或专用冻结装置用以冻结食品的冷间,它的室温为-30℃~-23℃(国外采用-40℃或更低温度)。冻结间也可移出主库而单独建造。
(三)再冻间
它设于分配性冷库中,供外地调入冻结食品中品温超过-8℃的部分在入库前再冻之用。再冻间冷分配设备的选用与冻结间相同。
(四)冷却物冷藏间
这种冷藏间又称高温冷藏间,室温为-2℃~4℃,相对湿度为85%~ 95%,这因储藏食品的不同而异。它主要用于储藏经过冷却的鲜蛋、果蔬;由于果蔬在储藏中仍有呼吸作用,库内除保持合适的温度、湿度条件外,还要引进适量的新鲜空气。例如,储藏冷却肉,储藏时间不宜超过14~20天。
(五)冻结物冷藏间
它又称低温冷藏间,室温在-25℃~-18℃,相对湿度为95%~98%,用于较长期地储藏冻结食品。在国外,有的冻结物冷藏间温度有降至-30℃~-28℃的趋势,日本对冻金枪鱼还采用了-50℃~-45℃所谓超低温的冷藏间。
以上五类冷间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根据各类食品冷加工或冷藏工艺要求确定,一般按冷藏库设计规范推荐的值选取。
(六)两用间(通用间)
它可兼作冷却物或冻结物的冷藏间,机动性较大,这是通过改变冷间内冷却面积来调节室温的。但鉴于使用条件经常变化容易造成建筑物的破坏,故目前国内已很少设置。这种变温冷藏间采用装配式组合冷库较适合。
(七)气调保鲜间
气调保鲜主要是针对水果、蔬菜的储藏而言。果蔬采摘后,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活动能力,呼吸作用就是这种生命活动最明显的表现。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呼吸作用越强,衰老就越快,所以多年来生产上一直采用降温的办法来延长果蔬的储藏期。目前,国内外正在发展控制气体成分的储藏,简称“CA”储藏,即在果蔬储藏环境中适当降低氧的含量和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并利用薄膜对气体的透性,透出过多的二氧化碳,补入消耗的氧气,起到自发气调的作用。机械降氧法是利用降氧机、二氧化碳脱降机或制氮机来改变室内空气成分,达到气调的作用。
(八)制冰间
它的位置靠近设备间,水产冷库常把它设于多层冷库的顶层,以便于冰块的输出。制冰间宜有较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要考虑到冰块入库或输出的方便,室内温度要考虑到提冰设备运行的方便,并要求排水畅通,以避免室内积水和过分潮湿。
(九)冰库
一般设于主库靠制冰间和出冰站台的部位,也有与制冰间一起单独建造的。若制冰间位于主库顶层,冰库可设在它的下层。冰库的库温为-4℃(盐水制冰)或-10℃(快速制冰)。冰库内壁敷设竹料或木料护壁,以保护墙壁不受冰块的撞击。
(十)穿堂
穿堂是食品进出的通道,并起到沟通各冷间、便于装卸周转的作用。库内穿堂有低温穿堂和中温穿堂两种,分属高、低温库房使用。目前,冷库中较多采用库外常温穿堂,将穿堂布置在常温环境中,通风条件好,改善了工人的操作条件,也能延长穿堂使用年限。常温穿堂的建筑结构一般与库房结构分开。
(十一)电梯间
它设置于多层冷库,作为库内垂直运输之用,其大小、数量及设置位置视吞吐量及工艺要求而定。一般按每千吨冷藏量配0.9~1.2吨电梯容量设置,同时应考虑检修;通常小于5000吨的冷藏库配3吨货梯2台,5000~ 9000吨的冷藏库配3吨货梯2~4台,10000吨冷藏库配3吨货梯3~4台。在电梯间上部设有电梯机器间,内装电梯的电动机及滑轮组。
(十二)冷库站台
冷库站台供装卸货物之用。有铁路专用线的大中型生产性和分配性冷库均应分别设置铁路站台和公路站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