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IQ分析的定义
EIQ分析(订单品项数量分析)是物流中心的 POS系统,是在进行物流系统的规划时,从客户订单的品类、数量与订购次数等出发,进行出货特征的分析。E(Entry)表示订货件数,I(Item)表示货品种类,Q(Quantity)表示数量。EIQ分析就是利用 E、I、Q这三个物流关键因素来研究物流系统的特征,以便进行基本的规划。
2. EIQ分析的内容
EIQ分析的分析项目主要有 EN (每张订单的品项数量分析)、 EQ (每张订单的订货数量分析)、 IQ (每个单品的订货数量分析)、 IK (每个单品的订货次数分析)。 EIQ分析是根据以上四个分析项目的结果进行综合考量,为配送中心提供规划依据。
订单是配送中心工作的核心,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使订单能快速高效地完成,并降低配送运作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应根据客户的需求特性,结合 PCB及 ABC的交叉分析方法,进行订单不同层面的分析,得出客户订单的品项、数量与订购次数的特点,选择最适当的物流作业方式、设备使用、设施布置。
3. EIQ分析的步骤
①分解订单出货资料。
②对订单出货资料进行取样。
③选择配合物流系统特性的物流系统设备及其运用系统。
④选择物流设备。
⑤进行模拟分析。
⑥进行物流系统的基础规划。
⑦进行 EIQ统计分析。
⑧进行图表数据分析。
4. EIQ分析的应用
通过 EIQ分析能够画出 EIQ分析图,得出配送中心订单的具体特性,为配送中心规划决策提供有效信息;配送中心物流系统对 EIQ数据加以分析之后,可归纳出订单内容、订货特性、接单特性等方面的特征;正确选择适合配送中心特性的物流设备及其运用系统,从 EIQ分析资料可以得到决策的基本要求,依据这些要求选择合适的物流设备,可节省一定的设计决策时间;在模拟、仿真分析中,应用 EIQ的相关数据,可以来仿真分析系统所需作业人员数、作业时间,从而做出更好的决策。在规划配送中心时,可以根据历史数据的 EIQ分析,来推断配送中心的需求状况、平均每日的出货量、进货量等,把这些数据当作假定的需求,与设计中的系统设备条件加以对应,即可得到基本的系统规划方案。
5. EIQ分析的用途
EIQ分析在物流上的运用非常广泛,尤其是在销售数据管理分析、拣货系统规划、储存作业设计、人力需求评估、储位规划管理、营销预测计划及信息系统的整合等方面。其用途分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掌握重要客户及需求特性
通过 EQ 分析,可以了解客户的订货数量,确定畅销款和滞销款;通过 PCB分析,可以了解客户的订货方式是属于整栈、整箱还是单件,同时可为客户提供产品及销售区域的特性数据。
(2)确定品项需求特性与拣货方式
通过 IQ 分析与 IK 分析,可以了解每一种产品品项的出库分布状况,作为产品储存、拣货、分类的参考,并提供产品成长或滞销情况。
(3)计算库存及相关作业空间需求
用 IQ 的总出货平均数乘以品项数,便可作为整体需求量,再乘以库存天数,可估计出库存总需求量; EQ 平均量乘以订单数,即可估计出配送车辆需求或备货区域空间。
(4)储位规划与管理
根据 EIQ分析数据进行仓库的储位规划,以使各种产品的储位能在作业效率和空间利用率上,获得最经济的效益。
(5)提供各作业效率数据
通过对物流中心进行 EIQ分析,可以比较各个阶段物流作业的效率,发现物流系统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善的地方,故 EIQ分析可以作为物流中心的诊断工具,优化物流流程。
(6)提供销售或出货预测数据
历史 EIQ数据可作为销售预测的重要参考,同时也可以此来预测未来的物流流量,及时合理地进行各项作业计划,进而提高库存周转率、作业效率,降低配送的前置时间。
(7)物流设备选型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 EIQ资料的分析计算,可以决定物流中心所需要的设备种类或自动化程度,不因为过度追求自动化而导致财力上的浪费。物流中心设备系统必须适合该物流特性,才能达到高效率的作业。
(8)评估人力需求
根据 PCB分析得出货量与标准工时,便能计算出栈板、箱和单件拣取所需要的设备数量及人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