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设备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基础工作 现代企业依靠机器和机器体系进行生产,生产中各个环节和工序要求严格地衔接、配合,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均衡性主要靠机器设备的正常运转来保持。
设备在长期使用中的技术性能逐渐劣化(比如运转速度降低)就会影响生产定额的完成,一旦出现故障停机,更会造成某些环节中断,甚至引起生产线停顿。 因此,只有加强设备管理,正确地操作使用,精心地维护保养,进行设备的状态监测,科学地修理改造,保持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才能保证生产连续、稳定地运行。
反之,如果忽视设备管理,放松维护、检查、修理、改造,导致设备技术状态严重劣化、带病运转,必然故障频繁,无法按时完成生产计划、如期交货。
(2)设备管理是企业产品质量的保证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竞争的支柱。
产品是通过机器生产出来的,如果生产设备特别是关键设备的技术状态不良,严重失修,必然造成产品质量下降甚至废品成堆。 加强企业质量管理,就必须同时加强设备管理。
(3)设备管理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企业要想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必须适应市场需要,产品物美价廉。
不仅产品的高产优质有赖于设备,而且产品原材料、 能源的消耗、维修费用的摊销都和设备直接相关。 这就是说,设备管理既影响企业的产出(产量、质量),又影响企业的投入(产品成本),因而是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一些有识的企业家提出“向设备要产量、要质量、要效益",确是很有见地的,因为加强设备管理是挖掘企业生产潜力、 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4)设备管理是搞好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前提 设备技术落后和管理不善,是发生设备事故和人身伤害的重要原因,也是排放有毒、有害的气体、液体、粉尘污染环境的重要原因。
消除事故、净化环境,是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所在。 加强发展经济,必须重视设备管理,为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创造良好的前提。
(5)设备管理是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条件 科学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企业的科技进步主要表现在产品的开发、生产工艺的革新和生产装备技术水平的提高上。 我国加入WTO以后,竞争更加激烈,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需要不断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
一方面,“生产一代, 试制一代, 预研一代"; 另一方面,要抓住时机迅速投立,形成批量,占领市场。 这些都要求加强设备管理,推动生产装备的技术进步,以先进的试验研究装置和检测设备来保证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
由此可知,设备管理不仅直接影响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而且关系着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成败兴衰。 作为一个致力于改革开放潮流、面向21世纪的企业家,必须摆正现代设备及其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善于通过不断改善人员素质,充分发挥设备效能,来为企业创造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