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ERP,流程再造是前提
1. 精确理解ERP
很多企业刚开始就引入ERP系统,即企业信息资源系统,它的价值是资源共享,但是最后,ERP系统在中国制造业只做两件事情:订单管理和库存管理,资源并没有真正共享过,所以并没有实现它本身所拥有的资源共享价值。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我们缺乏基础。
ERP是什么呢?简单来说,ERP就好比渔民捕鱼的一张网,直观地看,这张网由网线构成,这些网线在企业里叫流程。渔民要织成一张大网之前,首先要搓绳,这绳就是流程。先搓绳,后织网,这是渔民都知道的常识。
很多企业并没有对流程进行再造,直接导入ERP系统。意味着,这张网是建立在陈旧的网线上,也就是说,我们的ERP上的网线有长有短,这能网住鱼吗?先进行流程再造,再建立ERP系统。经常使用电脑的人都知道,当电脑要升级的时候,我们会怎么办?当然是一步一步地推进升级,而不是一步到位。
网络化和信息化、流程化都要逐步升级,不可能一步到位。通过信息化和网络化,要解决一个核心问题就是生产和物料问题。
2. 流程再造的进阶顺序
我们可以了解信息化、流程化从哪开始,到哪结束。
企业进行信息化、流程化是从PMC(生产与物料控制)开始,PMC解决的是生产与采购间的关系;随着客户要求的不断增加,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强烈,这就需要缩短交货期。这时,我们的管理只触及企业内部是不够的,要发展到企业外部去,这就是MRP(物料需求计划),用来解决生产、采购、供应商之间的关系。
再往上发展就是MRPⅡ(制造资源计划),解决生产、技术、销售、供应,即企业各职能部门和供应商之间关系。MRPⅡ这个流程太庞大了,必须对其再来一次BPR(业务流程再造),从中找到一个核心的价值流程。比如交货期,如果交货期老是延迟,客户抱怨,就专门做一个交货期的管理流程再造;如果企业的人力资源体系不够健全,就专门搞一个人力资源的流程再造。就像在一张网中,经常从某个地方跑鱼,那就将这个地方的网线重新整理一下,接牢固一点,这就是流程再造。
再就是ERP(资源共享),企业整个资源共享了,就能够网住鱼,能够按照客户的要求准时交货了。
再往上是SCM(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物流、信息流的双向流动。就是考虑供应商的供应商(即客户的客户)是否有资格,所谓的供应链管理,就是企业要选择供应商的时候,不直接对供应商采取考核,而是考核供应商的供应商,如果供应商的供应商有资格,那我的供应商就没问题。也就是说,最后客户的客户说话最重要。
最后一个环节是PLM(产品周期管理),通过信息化帮助企业加快整个生产运行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