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思维导图记笔记

2019年8月17日23:09:43用思维导图记笔记已关闭评论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笔记对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运用思维导图记笔记不是为了简单地记录知识点,而是要建立起各种各样的联系,这些联系包括以下内容。

①老师讲课的线索。在听课过程中,学生可以用思维导图记录老师的讲课思路,把零碎的“珍珠”串成“项链”,这样可以帮助学习者从老师的思考视角对知识进行加工。从认知负荷理论看,只有把零碎的知识串连成有机整体,扩大组块的容量,减少组块的数量,才能降低学习者的认知负荷。

②新知识自身的内在联系。老师讲课的线索依然是线性化的,学生在听课时需要不断去发现知识内部的联系,还原知识本身的内在结构。

③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听课过程中,及时地把自己的理解添加到思维导图中,这样新旧知识就有效建立起了联系。

图1-1是一位同学在一节历史课上所做的思维导图笔记。这幅思维导图传递的信息量很大,如果用传统的线性笔记来记录,一来难以建立起课堂的整体感,二来会在记录上花费较多时间。用思维导图记笔记时,尽管老师的思路是线性的,但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实时把内容添加到合适的地方去。

举个常见的例子,老师说“我刚才讲×××的时候忘了一点”的时候,如果选用传统笔记,学生大多会按其老师的讲解顺序记录在密密麻麻的文本中,这对理解和复习都非常不利。但在思维导图笔记中,学生能方便地将其补充到合适的位置上。

用思维导图记笔记

图1-1 思维导图课堂笔记

可以看出,用思维导图记笔记的过程也是学习者对知识进行动态加工的过程,能帮助学习者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促进深入理解。另外,教师观察学生的思维导图笔记时,可以清晰地看出学生学习中知识的遗漏以及产生的误解,反过来帮助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