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强企业能力测试类全真面试题:基本能力测试

2019年6月24日09:48:58500强企业能力测试类全真面试题:基本能力测试已关闭评论

创新能力面试题

创新精神是顶尖企业最看重的素质之一,因为创新是企业生存之本。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员工的创新是企业创新的源泉。能够主动创新的员工一定是在企业里最有发展的员工,他们有时候甚至能够为企业创造出巨大发展的奇迹。

考场实战

“你现在用的电话有什么缺点?怎么改进它?”

“龟兔赛跑时,如果兔子没有睡觉,乌龟怎么赢得比赛?”(微软)

提示:微软的面试题一般都是被认为很有挑战性的,以上是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和专业毫无关系,前一个问题考查了你是否善于观察和解决问题;后一个问题隐含着在竞争中的两个公司或两个产品,处于劣势的那个怎样变为赢家的意思,从你想的办法就可以看出你是否具有创新能力。

抽题目,画一幅画。(普华永道)

提示:全球著名的普华永道公司每次招聘面试时都有一个保留项目,就是让面试者根据所抽到的题目,如美国总统选举、网络等,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变通能力。画一幅画,用以测试求职者的应变能力。

一位应聘者在普华永道就经历了一次这样的面试。公司给每位面试者发了一张白纸和几支彩笔,然后让大家抽题目,用10分钟把这个题目画成图画,再上台用英语解释你为什么要这样画。

那位应聘者抽的是“International Media”(国际媒体),他考虑了一会儿,决定用各种各样的眼睛和耳朵来做这道“作文”。他画了一个耳朵、一只眼睛来表示“International Media”的定义:“媒体”,就是通过视觉和听觉来传递信息。他画了一个地球和很多长翅膀的眼睛和耳朵,表示“International Media”的功能,意为“国际媒体”能让信息“飞”到地球的每个角落。表示“International Media”的未来前景时,他画了很多种颜色的眼睛和耳朵——“国际媒体”应该加强各种肤色人群、各种文化间的交流。末了,他还画了一对关在笼子里的眼睛和耳朵——如果眼界只限于“Local”(局部)而非“International”(国际性),视野只会越来越窄,最后退出竞争。

这种面试考的是你的想象力和直观思维。

场下演练

一架波音737有多重?一架波音747里可以装下多少个高尔夫球?

提示:这类问题,主考官不会真的希望你能算出准确的数字,关键是要体现出思考的方法,然后通过合理的假设和推理得出接近事实的数字。不过,还真有人遇见过这样的主考官,应试者苦想了半天只好认输,结果那主考官咧嘴一笑:“其实这个问题基本上没有答案,连我自己也不知怎么答,只不过想看看你有没有勇气承认不知道而已。”

如果此时外面有一艘宇宙飞船着陆,你会走进去吗?如果它可以去任何一个地方,你会要求它把你带到哪里?

提示:这个问题考查的是你有多大的冒险精神。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你根据对自己所应聘工作的了解好好组织自己的语言。假如这项工作要求你具有创新精神,那么你可以说:“是的,我会上去去见见曾经在这个星球走过的那些最具有创新精神的人,问问他们最喜欢用什么方式来让自己尽可能保持创造力。”

发挥你的想象,告诉我曲别针一共有多少种用途?

提示:在面试一开始,主考官递给面试者一个普通的曲别针,然后抛出问题,请你逐条阐述并演示用途。

主考官的意图是:遇到这样的面试游戏,可能会让很多人措手不及。因为问题大多数与你所应征的岗位没有任何关联,所以几乎不存在“事先准备”的可能,而且单人完成的面试游戏也不给予你依赖于团队中他人决策的机会。这样的题目实际上旨在考查面试者是否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发散思维能力,并能否将这两种能力有条理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决策。

怎样的答案才是好答案呢?其实,这道关于曲别针的考题总共存在上万种答案,在有限的时间内根本不可能表达完整。因此,在挑选具有典型性用途作答的同时,更要特别注意答题的整体思路。

在主考官看来比较优秀的答案是,以曲别针的形状为逻辑结构而展开的联想:首先表明在维持原状的情形下,具备哪几类功能,如“别东西”“作拉链头”等,然后请示主考官是否能够改变形状,获得许可后分别就每一步的改变分为“掰成一条直线”“折出一个弯”“折出两个相对的弯”“折出两个相反的弯”……根据不同形状分别阐述各自典型的用途,做到杂而有序。

假设你参加植树活动,发给你10棵树,种5排,要每排4棵。怎么种?

提示:这需要跳出思维定式。

可以种成一个五角星形状,五个角的顶点加上五角星内部的5个交点一共有10个点,就是种的10棵树的位置。

形成的五角星刚好就是五条线(5排),每条或每排上都是4个点,即每排4棵树,共5排。

请给出一个你运用创造性方案解决企业问题的例子。

提示:求职者给出的案例应详实,在最后尽量强调你的创新方式带来了很好的效果,这样说不仅增加可信度,更能给面试官留下深刻的印象。

你可以这样回答:

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培训,但是企业培训课程一向是采用大家在一起、由培训讲师为大家上课的形式,往往是理论内容偏多而缺乏实际操作演练和案例分析讨论。当时我担任公司的培训协调人,在企业的几次培训过程中发现,有很多理论部分的学习时间完全没有必要,学员完全有自学能力。且偏重理论的培训并不能在事后达到很好的效果,在这方面学员的抱怨也很多。

所以我在收集前几次反馈、听取学员们的意见之后,同负责培训的机构协商,决定采用一种新的授课方式。我请他们在培训前一星期把理论资料发放到学员手中,让学员们自学。培训课上讲师只用1/4的时间来提炼理论精华,帮助学员们理解,其余3/4的课堂时间用来进行实际操作演练和案例分析讨论。这样的形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员们都表示在培训课程中学到了更多有用的知识。

类似试题

你最近一次的创新活动是什么?

是否曾经将一些想法或实践方法从外部世界中带入你的工作或学习中?

请描述一下你最近创新或新开发的事物。

是否可以给出一个你提供给其他同事的用不同方式方法或角度看待问题角度的例子?

如何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一幢100层高的办公大楼的电梯系统上?你怎样优化这种应用?工作日时的交通、楼层或时间等因素会对此产生怎样的影响?

你如何对一种可以随时存在文件中或可从因特网上拷贝下来的操作系统实施保护措施,防止被非法复制?

你如何重新设计自动取款机?

假设我们想通过电脑来操作一台微波炉,你会开发什么样的软件来完成这个任务?

你如何为一辆汽车设计一台咖啡机?

如果你想给微软的Word系统增加点内容,你会增加什么样的内容?

你会给只有一只手的用户设计什么样的键盘?

你会给失聪的人设计什么样的闹钟?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