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避免考评者误差的方法
为了有效避免和解决在绩效考评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偏误, 以及其他方面不利的情况和问题, 应注意采取以下各种必要措施和方法。
第一,以工作岗位分析和岗位实际调查为基础, 以客观准确的数据资料和各种原始记录为前提,明确绩效管理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制定出科学合理、具体明确、 切实可行的评价要素指标和标准体系。
第二,从组织的客观环境和生产经营条件出发,根据组织的生产类型和特点,充分考虑本组织员工的人员素质状况与结构特征,选择恰当的考评工具和方法,更加强调绩效管理的灵活性和综合性,一切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 认真汲取失败的教训,从而有效地避免各种考评误差和偏颇的出现。
第三,绩效考评的侧重点应当放在绩效行为和产出结果上, 尽可能建立以行为和成果为导向的考评体系。
虽然,一般来说,具有良好心理、道德素质的员工, 能带来较好的业绩, 但大量事实证明,能力潜力只是一种可能性,并非现实性,一个优秀的员工不仅在于他有多大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看他能否投身到实际工作中去,勤奋学习, 积极向上,努力工作。 因此,绩效管理必须不图虚名,扎扎实实,落到实处,一步一步去推动。
第四,为了避免个人偏见等错误,可以采用360度的考评方式,由多个考评者一起来参与, 由较多的考评者参与,虽然可能会增加一些费用,但可以使绩效考评作出更准确可靠的判断。此外, 考评者与被考评者的组织联系越紧密,层次距离越近,对考评的结果越有利,只有在考评者自己对考评标准和内容,以及考评的对象比较熟悉,而且容易观察到被考评者的行为和绩效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地避免和防止一些不必要的误差出现。
第五,在可能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中,绝大多数是因考评者引起的,考评者自身的素质和绩效管理的水平,对绩效考评工作的影响很大。 因此,组织必须重视对考评者的培养训练, 定期总结考评的经验并进行专门的系统性培训,使他们不断地增长绩效考评及其各种相关的管理理论知识, 掌握绩效考评的各种方法,具有实际的操作技能,能独立地调整、处理绩效考评中出现的偏误和问题。
第六,为了提高绩效管理的质量和水平,还应当重视绩效考评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如加强组织沟通和反馈,消除被考评者的紧张、 抵触等不良心理;重视绩效考评的各种见面会谈活动的开展;注意不断地调整劳动关系,完善薪酬奖励制度等。
实际上,如果在思想理论上,提高考评者与被考评者的认同度; 在绩效管理方式方法上,提高考评者的认知理解度; 在绩效考评的评定要素指标和标准上,提高其精确度;在绩效考评的全过程中,提高全员对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关注度,绩效管理一定会达到预定的目标, 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