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力法则与秘密

2019年7月22日15:03:51吸引力法则与秘密已关闭评论

吸引力是什么?

我们知道,有一种我们看不见的能量,一直引导着整个宇宙规律性地运转,正是因为它的作用,地球才能够在46亿年的时间里保持着运转的状态;也正是因为它的作用,太阳系乃至整个宇宙中,数以亿计的星球,都能相安无事地停留在各自的轨道上安分地运行。这样一种能量引导着宇宙中的每一样事物,也引导着我们的生活,这种能量就是——吸引力。

是的,这是我们可以感觉到的宇宙间的能量,就像美丽的月亮西升东落,始终在我们的夜空闪亮,它被地球的吸引力俘虏着,永远不能逃脱,只能成为人类眼中的美景。但我们现在讲到的吸引力则是另一种潜在的能量:它同样来源于宇宙,可是却藏在我们的心灵之中,掌控着我们的生活,甚至控制着我们的命运。这种吸引力产生作用的机制,就是吸引力定律,又称为吸引力法则。

它是像磁铁一样把所有的东西都吸附在自己的身边吗?很显然不是的。它表明了人的心灵对人的一生发挥作用的过程,以及一个人对于外界事物的感召力量。

作为一个正式的科学术语,“吸引力”的诞生不过才100多年的历史,但是它背后的精神却早已经存在于古老的印度人的信仰之中。随着印度教对通神学的影响,“吸引力法则”的概念也逐渐地出现在一些早期的有关通神学的文献中。在1877年,“吸引力法则”作为一个专业术语,出现在了布拉瓦茨基夫人(Madame Blavatsky)的关于神智学的书《除去面纱的艾西斯》(Isis Unveiled:Secrets of the Ancient Wisdom Tradition)中,在当时,这代表着一种神秘的力量,不被科学所接受,能够理解它的人也很少。可以说,尽管通神学向人们表述了吸引力的存在,但人们并不知它所以然。

直到1879年4月6日的《纽约时报》上,一篇关于在科罗拉多州淘金热中吸引财富的文章里提到了“吸引力法则”,告诉人们那些一夜暴富的人靠什么样的力量将金钱变成了他们的囊中之物:“他们拥有对财富的疯狂向往,所以他们成为让人嫉妒的大富翁。”这是“吸引力法则”的概念第一次出现在大型的报刊媒体之上,它正式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并在“获得财富”的强烈吸引力下,被人们普遍关注。

吸引力法则的发展

1906年,“新思维”的杂志编辑威廉姆·沃尔特·阿特金森在他的“新思维”书籍《思维波动:思维世界的吸引力法则》一书中介绍了“吸引力法则”,这意味着更深入研究的开始。转眼在1907年,这个惊天定律的推动者布鲁斯·麦克莱兰(Bruce MacLelland)就出版了他的伟大著作《想象力带来富有》(Prosperity Through Thought Force)。在书中,他对“吸引力法则”做了全面的总结,提出了“你是你所想,而非你想你所是”(You are what you think, not what you think you are)的概念。

麦克莱兰说:“你所想到的,一定是你能够成为的,渴望会帮助你向前走,也会让你向后退却,一无所得。这一切,都取决于你内心的欲望。”

之后,有关吸引力法则的研究开始层出不穷,成为一种全新的思维科学或者精神科学,比如,1926年出版的欧内斯特·赫尔姆斯(Ernest Holmes)所著的《心灵科学的基本思想》;1949年雷蒙德·霍利维尔博士(Dr.Raymond Holliwell)所著的《让吸引力法则伴随工作》;20世纪90年代,杰瑞·希克斯(Jerry Hicks)和埃丝特·希克斯(Esther Hicks)出版的包括《亚伯拉罕的教义》《情绪的惊人力量》在内的一系列著作,都开始对吸引力的神奇魔力进行阐述。

像我们前面介绍到的,当时光来到2006年时,一部叫作《秘密》(The Secret)的电影真正地让“吸引力法则”的概念风靡了全球,成为全球渴望成功的人无比信奉的科学准则,掀起了一股全球性的关注“吸引力法则”的热潮。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