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松下幸之助的一生,有3个方面是其成功的基石。
一是乐于学习。
松下幸之助小学都未读完,9岁就在火盆店给人打杂,之后到脚踏车店打工,那时他就跟老板学习作为商人的知识和素质;然后到电灯公司做练习工,还是边上夜校学习边工作,进而因表现出色成为检验员,这时他又不满足于安逸和没有挑战的生活而辞职; 随后运用自己的智慧发明设计,并建立自己的公司生产自己的产品,最终一步步走向成功。 整个人生过程,都是在不断地学习着,不只是技术技能,还有经营理念、为人处世等。
松下幸之助的观点就是: “一个人要随时随地地学习”。 在成为经营者后,松下幸之助更是非常重视培训员工,将学习的理念贯穿于整个经营管理。 松下幸之助总结的自己的学习经验就是: “要用谦虚的态度随时随地地学习,要常存求知之心”。
学习应该融入我们的生活,成为生活甚至生命的一部分, 不管是人、事、物,只要是对自己有益的,有帮助的,都是我们的榜样。 并且, 即使有缺点,我们也要时时以其缺点为戒,反省自己,这样就能随时注意学习别人的长处,就会更多地看到别人的长处,待人宽而责己严。 不仅是提高自己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促进人际关系愈加和谐的过程。
“学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学习就应该是贯穿于一个人一生成长过程的行为,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生命不断,就应该不断地学习, 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格。
二是善于沟通。
松下幸之助有句名言:“企业管理过去是沟通,现在是沟通,未来还是沟通”。 管理者的真正工作就是沟通。 不管到了什么时候,企业管理都离不开沟通。
有一次,松下幸之助在一家餐厅招待客人,一行6人都点了牛排。等6个人都吃完主餐,松下幸之助让助理去请烹调牛排的主厨过来, 他还特别强调:
“不要找经理, 找主厨。 ”助理注意到,松下幸之助的牛排只吃了一半,心想一会儿的场面可能会很尴尬。
主厨来时很紧张, 因为他知道请自己的客人来头很大。 “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主厨紧张地问。 “你烹调的牛排没有问题,”松下幸之助说, “但是我只能吃一半。 原因不在于厨艺,牛排真的很好吃,但因为我已经80岁了,胃口大不如前。 ”主厨与其他的5位用餐者困惑得面面相觑,大家过了好一会儿才明白怎么一回事。 “我想当面和你谈,是因为我担心, 你看到吃了一半的牛排送回厨房,心里会难过。 ”听到松下幸之助先生的话,'主厨觉得备受尊重,客人在旁听见他如此说,更佩服他的人格并更喜欢与他做生意。由此可见,沟通其实是尊重人格、消除隔阂、平等相处、增进友情、达成共识的有效手段,更是一个人修炼身心,达到豁达无私的一种境界。
对于一个企业,员工才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最基本地因素,是经营者意志的履行人和实施人。 因此,管理者与员工进行良好的沟通,就能够充分了解员工的意愿,同时,多倾听员工的声音, 能更深刻地了解自己的企业,这样,下达指令时,就不会出现偏差。而且通过与员工充分沟通后酝酿而成的各种指令,员工在贯彻执行的过程中,就不会出现抵触或曲解,从而保证政令畅通,推进企业高效地运作、飞速发展。
三是信己知己。
一个人要想成功,首先就要能够充分的正视自己,能够认清自己的优点与缺点。 然后在做事情的时候, 尽量发挥自己的优点, 克服缺点,就必然可以将一件事情做到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最高水平。
松下幸之助指出:“不必羡慕他人, 要好好地认识自己独特的个性与能力,因为 天生我材必有用。”世上无完美,因此, 任何一件事情,无论什么人都不可能做到完美。 你做, 可能在这个方面成绩突出些; 他做, 也许就是另一个方面突出些。 所以一个人只有自信、 从容地面对事情,才能将自己的长处发挥到极致,就必然会取得最好的成果。
自信,是一个人成就自己的一种美德,一个人有大的信心,才会有大的成就;有小的信心,那只会有小的成就;没有信心,就会一事无成。 但是,自信又应该是建立在充分地自我认识的基础上,自信并不等于盲目地自大、自负,要能够充分地认识自己的缺点,并在行事的过程中克服它 ,消除缺点对事情的负面影响。 然后,怀着无限的信心,怀着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 在最佳的心态下进行自己的事业,走上通往成功的坦途。
松下幸之助已经成为一个历史人物。在20世纪,作为企业家他是卓越的; 他的经营哲学、 管理科学是优秀的,他的企业文化思想也有可借鉴之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松下幸之助的宝贵经验可以作为我们实践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借鉴与启示。
但是,我们学习他人经验的同时,切记: 时代在变, 刻舟永远不能得到宝剑。松下幸之助之所以优秀,在于他大胆突破前辈的经营观念,探索适合日本国情、适合时代需要的经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