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链状结构模型
图1-4 链状结构模型Ⅰ
图1-4所示为链状结构模型I,产品的最初来源是自然界,如矿山、油田、橡胶园等,最终去向是用户。产品为满足用户需求而生产,最终被用户所消费。产品从自然界到用户经历了供应商、制造商和分销商的三级传递,并在传递过程中完成产品加工、产品装配等转换过程。被用户消费掉的最终产品会回到自然界,从而完成物质循环。
很显然,图1-4中的模型只是一个简单的静态模型,旨在表明供应链的基本组成和大体轮廓,我们可以进一步将其简化成串行链状结构模型Ⅱ(见图1-5)。在图1-5中,企业被抽象成一个个点,称为节点,并用字母表示。节点以一定的方式和顺序联结成一串,构成一条(供应)链。在串行链状结构模型Ⅱ中,若假定C为制造商,则B为供应商,D为分销商;同样,若假定B为制造商,则A为供应商,C为分销商。从方便进行供应链研究的角度来讲,把自然界和用户放在模型中没有太大的作用。图1-5所示的模型致力于对供应链中间过程进行研究。
图1-5 串行链状结构模型Ⅱ
供应链上除了存在资金流和信息流外,还存在物流(产品流)。物流的方向一般从供应商流向制造商,再流向分销商。在特殊情况下(如产品退货),供应链上的物流方向与上述方向相反。因为产品退货属非正常情况,退货的产品也非严格定义的产品,所以在此不予考虑。我们依照物流的方向定义供应链的方向,以确定供应商、制造商和分销商之间的顺序关系。
在图1-5所示的模型中,定义C为制造商时,我们可以认为B为一级供应商,A为二级供应商,而且可递归地定义三级供应商、四级供应商……同样,我们可以认为D为一级分销商,E为二级分销商,并递归地定义三级分销商、四级分销商……一般来说,对于一个企业,我们应尽可能考虑其多级供应商或分销商,这样有利于从整体上了解供应链的运行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