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家庭
稻盛和夫出生于日本西南鹿儿岛市的一个普通家庭。这个九口之家也是一个苦难的家庭。稻盛和夫是家中次子,他有一个哥哥,两个弟弟,三个妹妹。父母没有多少文化,稻盛和夫就读于一所普通学校,两次中考都名落孙山。在《稻盛和夫自传》中有以下描述。
唯一能顺利升学的一次,就是我家附近的公立小学了。 可在上这所寻常高等小学的时候,我却患上了肺结核,还亲眼目睹了叔父因结核病去世的情景。多年后,我潜心于宗教的世界剃度出家,大概也是因为在心灵的深处 , 过早地意识到死亡的缘故吧。
尽管我的人生挫折不断,不尽如人意,可是我至今没有走上弯路、误入歧途,这是因为每次都有“神灵之手”将我拯救。与这些贵人相遇,我感受到了即使是亲子之间都未曾有的温暖。代替重病不起的我填写志愿、并陪我参加入学考试的小学老师;说服想让我尽快参加工作的父母、帮助我实现曾经一度放弃大学梦的高中老师;为让我的技术问世而将自己的府宅典当为我筹措资金开公司的京都某董事……
又冷又饿的我回到家里时,母亲总会站在门前等候我。我紧紧围靠着火盆,看着锅中咕嘟咕嘟翻滚着的“善哉”粥。“煮好了,快吃吧!”母亲盛来满满的散发出甜美香味的“善哉”粥。看着把脸埋在热气中狼吞虎咽的我,母亲在一边默默地笑着。直到今天,每次看到“善哉”粥,透过袅袅的热气,我仿佛还能看到那时母亲的笑容……无论身处何种逆境,也永不放弃希望,百折不挠,我这样的性格自然是遗传了母亲。
三小时哭神
儿时的记忆总是与泪水相伴。我是个窝里横的爱哭郎、娇气包,总是拽着母亲的衣角寸步不离。当母亲忙着干家务把我扔在一边时,我就放声大哭。因为哭也没人理,我就愈发不可收拾了。最后一脚将室内的隔扇踢了个洞,这下母亲真的生气了,我也真的哭了,终日如此。
这孩子一哭起来,三个小时也停不下来。大我三岁的哥哥利则是个乖孩子,从不让父母操心。可是一到我,父母两个人都招架不住。哭累了,我就钻到桌子底下,看着木桌内侧的纹理曲线在自己的想象中时而化作大海,时而变成大山,时而又是翻来覆去的巨浪,至今我还能记起当时幻想的画面。
孩子王的成长
1938 年(昭和十三年)的春天,稻盛家的好哭郎也要上小学了。母亲带我来到离家不远的西田小学参加入学仪式。仪式结束后,分完班,我坐到了自己的位子上。
直到此时,我还安好无事。待到老师讲话告一段落,说了 句:“各位家长,请回吧 !”一听到这句话,我的大脑霎时空白了。一想到母亲要抛下自己回去了,我就泪如泉涌。母亲想回也回不去,只能一个人站在教室后面。后来她还总是说:“从没有那么丢人过!”
之后的一段时间,家里人为送不愿上学的我可谓大伤脑筋。据说那时哥哥、母亲、还有住在一起的叔叔轮流哄着我去上学,有时甚至还用自行车强拉着哭闹的我去学校。可是如此厌学的我,一年后竟然成了成绩全优的优等生。这让我的父母吃惊不已,母亲高兴地逢人就说:“我们家和夫全都是优啊。亲戚们的孩子里也没有这么棒的。”可这样的日子没持续多久。如果被人夸奖聪明,自己也努力的话,说不定就会真的成为优等生了。可是父母从没有对我们说过:“要好好学习啊!”家里也没有什么书。我看到朋友们家的书架上,大都放有文学全集之类的书,就问父亲:“为什么我们家里没书呢?”得到的回答是:“书也不能当饭吃。”
稻盛家有一个和勤奋老实的父母完全不同的异类——父亲的弟弟兼一叔叔。他在父亲的厂里帮忙印刷和经营。与父亲反差很大,兼一叔叔是个时尚青年,很有小孩缘。一到星期天,他就会对我说:“喂,和夫,去看电影吧!”夸张一点地说,我是通过兼一叔叔才开始了解外面文化的。
胆小招致霉运
在我家附近居住的二叔夫妇,正是患了结核病双双去世的。之后,甚至连最小的叔叔也因咳血正在休养。在当时,肺结核就是不治之症,有了结核病患者的家庭,在治疗护理时都不愿被他人知道。可是,这是瞒不住的事情,甚至后来还有人说:“稻盛家就是结核病之家。”
难道我也会和叔叔们一样吐血、变瘦,最终不治而亡了吗?不可一世的孩子王完全消沉了下来。
有一天,我由于发烧神志不清地趴在病床上,听到隔壁房客的妻子隔着篱笆墙对我说:“和夫啊,可能内容有点儿难,不过你读读这本书吧!”那本书是《生长之家》杂志的主办人谷口雅春的著作《生命的实相》。当然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书,但是,当时住在一起的叔叔也因得了结核病,危在旦夕,我就像抓住救命稻草一般,贪婪地读了起来。
翻阅时,我看到了下面一段文字:“我们的内心有一块磁石,他可以将利剑、手枪、灾难、疾病、失业等等从周围吸引而至。”虽然还是孩子,但我也是深有感触。以前每每经过患结核病的叔叔居住的别院时,我害怕传染,总是捂着鼻子匆忙跑过。父亲也曾告诫我说:“会被传染的,你不要从那儿过了!”我自己也借来医学书看,了解到结核菌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所以就想捂着鼻子跑过,这就是小孩子的想法。可是在通过别院时,已是憋得发慌,手不得不松开鼻子,结果由于憋得太难受,反而深深地呼吸了几口气。哥哥则是不以为然,他认为哪有可能那么容易传染上。而父亲更是一直在叔叔旁边照顾着。
待到叔叔已是回天乏术之时,父亲就对母亲说:“你就不要再照顾弟弟了,我一个人就行,你回去吧。”在结核病末期,结核菌会异常增多。父亲明知如此还是坚持照顾着叔叔。与结核病日夜相伴的父亲、毫不介意的哥哥最终都平安无事,却只有万般小心的我在劫难逃。
我拼命想要逃脱结核病的魔掌,却深陷其中,这不正是我这颗恐惧疾病的心招来的灾难吗?果如谷口先生所言啊。父亲宁可自己传染上结核病,也要全力照顾弟弟,这种忘我的、对亲人的爱实在伟大。他不让身为外人的妻子靠近,自己一力承担,是下了必死决心的。结核菌是不会侵蚀被爱的光环裹护着的父亲的。我猛然醒悟了,这本书给了我审视内心的契机。
就业于破败不堪的“松风工业”
1954年春天,稻盛和夫在鹿儿岛大学已经是第4个年头了,面临着毕业和就业。而此时在日本,由于朝鲜战争的军需已不再旺盛,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稻盛所学的是有机化学专业,当时他只想找一家石化方面的企业。这一年,连帝国大学的学生找工作都非常困难,如果没有很硬的门路,要想进大公司简直是天方夜谭。他的老师竹下寿雄教授也是想方设法地托人为他找工作,但没有几家公司在招人。他也参加了几次帝国石油等公司的招聘考试,但因为没有门路,而且又是一所新大学的学生,所以即使成绩再好,也没有一家公司愿意录用。在贫困的家里还有五个弟弟妹妹等着他就业赚钱,虽然憎恨这个社会的不公平,但他觉得这种憎恨对于自己的人生没有丝毫的裨益,只能靠自己努力和忍受。
经过老师的努力推荐,稻盛和夫进入了生产绝缘子的松风工业。被带到宿舍时,屋内的情况让他大跌眼镜。这是间破旧的荒屋,房间里全是稻草屑,看不到榻榻米的影子。他们慌里慌张买来席子钉好。那天晚上,在他们五人的同期会上,大家异口同声说道:“我们还是尽早离开这个破公司吧!”这家公司家族矛盾很深,管理无序,了无希望。但稻盛还是接受了这家公司,可是却没法按时领到工资。
心灰意冷的稻盛和夫想到了跳槽,但家里认为好不容易才找到工作,一致反对他跳槽。无奈之下,稻盛只能用有机化学的知识,开始了无机化学的研究。
沉下心来就有希望
转行失败,只剩下我孤零零的一个人。进退两难的困境,反而促使我彻底想通了。再怎么怨天尤人也是徒劳。于是,我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变,决心全身心投入研究之中。既然待在脏乱的寝室影响心情,我索性便把被褥、锅甚至是炭炉都搬进了研究室。从早到晚埋头于实验研究之中。不可思议的是,竟然获得了骄人的实验成果。
镁橄榄石的合成过程中,最难的地方在于,矿物原料都是干燥的粉末,难以成型。在传统的陶瓷世界,都是用黏土来充当黏合材料的,但这样就会掺进混杂物,得不到品质纯粹的产品。
这个问题终日困扰着我。有一天经过实验室时,大概是因为边思考边走路吧,我被什么东西给绊了一下几乎摔倒,不禁叫道:“谁在这乱放东西?”低头一看,有一些褐色的松脂一样的东西黏在了鞋上。那是前辈实验时使用的石蜡。
“就是这个!”我灵光一闪,在粉末状的原料中加入纯粹的石蜡作为黏合物,应该是能成型的。我急忙把原料和石蜡放入锅里,像炒饭那样搅拌,然后放入模子里成型,结果取得了完美成功。之后,我将用这个方法成型的部件放入炉里烧,石蜡在烧制过程中全部燃尽,成品里不会留下混杂物。真是太不可思议了,这大概就是得到了神灵的启示吧。
第二年秋天,稻盛和夫所率领的研发团队独立出来,成立了特瓷课。特瓷课的成立,使得稻盛和夫有了人生新体验和管理感悟。就此,稻盛和夫逐步开始人生和经营的思考。
歃血为盟,创立京瓷
创办公司的事情有了眉目之后的一个晚上,八位志同道合的人聚在我的屋里。他们是辞去松风的工作,和我一同创业的伙伴。大家发誓即使公司不能顺利运行,就算是去职业安定所也好,一定要继续支持我的技术开发。我也发誓,如果真有那一天,我会断然递交辞呈。尽管公司前途未卜,但朋友们齐声呼应:“赞成,没有异议!”冈川君立刻写好了誓言:“我们能力有限,但我们决心团结一致,努力奋斗,为社会、为世人做贡献。在此我们以血盟明志。”
今日京瓷
如今的京瓷集团已经是世界特殊陶瓷领域的行业引领者。京瓷集团不仅把技术研发应用于精密陶瓷,还应用到了电视、集成电路、通信、太阳能、机床切削以及医疗替代材料和日用品领域。京瓷的相关技术发明,也一直在某些领域独领风骚。京瓷与时俱进,在特种陶瓷及其延展性的相关领域一直是有限多元化和高技术含量的翘楚。这一切都归功于作为科学家和企业家的稻盛和夫及其用稻盛哲学打造的强大京瓷经营体。
现在的京瓷,已经从创业之初的20人的小企业成长为69789人的大企业。从1959年注册成立至今,从未亏损,据称净利润没有低过10%。虽然其间经历了五次经济危机,但京瓷却每次都抓住了机会成为成长最快的企业集团之一。